“原來你們說的是真的啊。”
“切,這種事騙你干什么。”
“看不出來啊,那小子第一天來的時候不是表現很差嗎?進步怎么這么快。”
“誰說不是呢,新來上班也不知道多和前輩領導們搞搞關系,連吃飯都躲著別人。我還以為他在急診呆不了多久就得卷鋪蓋走人呢,王有德雖然好說話,可也絕對不養沒用的人。沒想到,這悶葫蘆還真有兩把刷子。”
經過田大娘兒子和其他家屬這么一鬧,那天不上班,對這件事還半信半疑的人終于是相信了。
那個有些缺少職場智慧,對前輩不太會“來事兒”(巴結)的新人吳佑安,似乎真的基本功還不錯。
但對吳佑安來說,這些評價與態度的改變,并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事情。
在他的想法里,當醫生就是來治病救人,每月領工資的。
至于混圈子、混人脈、巴結領導,完全不會,從沒想過,毫無天賦。
……
八點交接過后,第一批等著輸液的患者照例排起了隊伍。
不過現在沒有意外搗亂,吳佑安已經做得越來越輕車熟路了。
如果不是他每個病人都要重新確認一遍前面醫生的診斷和用藥,只像其他人一樣復制粘貼的話,速度還會更快。
王有德今天難得沒有各種名目的會要開,閑來無事,他干脆搬把椅子坐在了吳佑安后面。
說實話,這個愣頭青剛來的時候,他并不看好。
甚至打定主意等他犯點錯誤,就要借題發揮把他退回人事科去。
倒不是他和吳佑安有什么個人恩怨,或者對方不“舔”他,他就記恨上了。
他王有德還不至于那么不上臺面。
只是通過崗前培訓覺得這人是個不穩定因素,這種性格肯定和患者、家屬溝通起來很差,容易引發糾紛,非常不利于他“混到安穩退休”的目標。
然而通過田大娘這件事,他又改觀了。
只要業務足夠過硬,就算溝通差一些,也不至于有什么大麻煩。
而且這種人沒什么心機,不愛搞事,其實也是不錯的。
……
看了一個多小時,眼見著吳佑安教科書一般的問病史、查體、檢驗檢查、診斷、用藥流程,王有德覺得自己可能撿到寶了。
“這小子年紀輕輕的,怎么經驗豐富的像老專家似的。鑒別診斷問得夠全的,不簡單啊。”
王有德哪里知道,他根本不是什么經驗豐富,只是單純的把看過的教科書、工具書什么的都印在了腦子里。
只要是臨床表現非常典型的疾病,在吳佑安面前都幾乎不可能漏診誤診。
可惜,實際工作中很多都是表現不典型的。
比如不發燒的肺炎,沒癥狀的高血壓,不心慌的房顫……
他更欠缺的,反而正是經驗。
不過就在王有德看得連連點頭,打算再去看看李圣宇負責的搶救室時,進來了一個年輕女患者,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個20來歲,打扮時尚的女孩走了進來。
盡管她臉上的妝化得恰到好處,依然掩蓋不住那種虛弱的病態。
腳步虛弱乏力,看上去很沒有精神,從門口走到吳佑安面前的短短距離,都要一路扶著身旁的男人蹭過來。
“坐吧,怎么不舒服?”
“……大夫,我沒勁、心慌,還有點肚子脹、惡心。”
乏力、心悸、腹脹、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