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史慈三人帶軍北上,經過一日一夜的急行軍,不吃不喝到淮水邊的淮安縣。
下一步就是如何渡河北上。
大軍在淮水邊扎營。
太史慈、徐盛、陸績一商議,如果尋找渡船過河顯然不實際,這樣要耽誤很多時間,而且能不能找到這么多船還是未知數。
于是三人決定沿河南下,去淮安縣的永水鎮,那里有橋可以過軍。
雖然這樣多走很多路,但可靠很多。
說走就走,大軍只休息半天,就開始再次上路。
三人到現在也沒明白林川此舉的意圖,這點人馬長途遠征,去拿合肥,怎么想都不實際。
正行軍間,林川派來的哨騎追了上來。
將林川的親筆信遞給太史慈。
太史慈一看,立即心明眼亮,立即下令全軍就地扎營。
“將軍,出什么事了?”
徐盛一聽說大軍扎營,急從前軍趕來。
太史慈道:“打合肥是大人的幌子,大人命我們就在永水鎮周圍消滅張勛。”
“不錯!”陸績道:“大人信中說得明白,袁術知道我們去合肥,已命張勛率軍兩萬前來堵截。”
“我們算下時間,張勛也應該趕到了。”
徐盛道:“既然如此,那如何讓張勛知道我們的位置,這樣才好決戰啊。”
太史慈道:“這周圍三百里,只有永水鎮有橋可以過軍,張勛自然也會知道。”
就是說,張勛也會趕往永水鎮。
現在大軍離永水鎮不過五十里,張勛只要到了永水鎮,自然會知道自己在哪里。
“將軍!我們下一步如何應對,就在這里擺開陣勢,等他們上門?”
陸績道:“當然不行,我們六千人馬,張勛軍有兩萬人!”
“這一仗怎么打,大人在信中也說得明白,各位不要憂慮,我們就在此等候即可。”
“只經張勛敢來,這次定叫他們再吃一次大人的妙計。”
“諾!”
徐盛立即趕往前軍,下令全軍扎營,一切就等張勛上門。
這里四周一片草地,遠處也能看到坡地,北邊就是淮水。
此時天開始得陰沉。
漸漸有細雨落下。
時值四月,正是江南梅雨季節。
這種雨有時一下就是數天不見太陽。
以至于道路泥濘,極不利于行軍。
果然沒過多久,張勛率兩萬袁軍,果然進據永水。
他猜得沒錯,太史慈如果要去合肥,以太史慈的行軍路線,多半會走永水。
張勛受袁術嚴令,一定要攔截住太史慈。
一到永水,天也下起了雨,派出哨騎打探,果然在離永水五十里處發現一支數千人軍隊。
張勛得報,心中大喜,立即率軍朝太史慈等人逼近。
他到現在還不知道袁術大軍已滅。
從壽春帶來的五萬人馬,就剩下自己這兩萬人。
由于林川一直都很缺戰馬,太史慈這六千人,絕大多數是步兵。
在機動能力上,不及張勛。
一得知張勛逼近,太史慈即下令全軍撥營起寨,往二十里外的角形山撤退。
太史慈一直在琢磨林川安排他的戰法,現在也稍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