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摔軍一千人出皖縣直奔廬陵郡。
這日進入巴丘,前軍哨騎來報,西昌突起亂兵,西昌城已失守。
高盛一聽不禁大驚!
西昌失守,楊州府和主公竟然還不知情。
而這一千軍雖然人不多,糧草供應都企圖有西昌供應。
高盛怒道:“失西昌,是郡官的失職,可斬此人。”
身邊一百夫長道:“西昌既然已經落入賊手,郡守大人怕是生死難知。”
高盛即下令,立即尋找郡守大人孫靜,一邊在巴丘扎營,商量下一步行動方案。
西昌是廬陵郡治所,西昌一失,廬陵郡算是丟了一半。
商量之下,高盛決定先攻取西昌,但敵和未明,連敵人有多少人數都不知道。
高盛派出數十哨騎,一邊尋找孫靜,一邊打聽敵情。
在不明敵情之前,暫時不誼進軍。
又向皖縣龐統發出求救信,希望得到糧草和派兵支援。
高盛本以為是來征服一些地方勢力和山越,現在沒想到的是,是一個大的戰爭了,他不得不慎重。
而且這一戰,對他影響非常大,這關系到呂玲綺在楊州的聲望。
聽說他到廬陵平判,他的老上司呂布也差人送來信件,讓他務必立功。
高盛深知關系重大,行動也就慎重。
這日,大營前一隊哨騎匆匆回營。
“報!孫大人回來了!”
高盛立即迎出轅門,老遠看到孫靜灰頭土臉,一臉疲倦。
“孫大人!你這是怎么了?”
孫靜嘆道:“別提了!差點死在賊手!”
高盛將他迎回營內坐定。
“孫大人也是將門中人,何以落到這種地步?”
孫靜一臉慚愧:“石陽忽起亂賊,他們行動敏捷迅速,郡里接到消息,賊兵以監城下,倉促應戰,無奈賊兵勢盛……”
“再加之西昌城內各豪門相助,里應外合,下官實在難以抵檔!”
高盛譏道:“幾日不見大人消息,我還以為大人投降了賊兵!”
孫靜大聲道:“我孫氏一門忠君為國,決沒投降之理,只是這次賊兵對西昌早有準備!才遇此大敗。”
高盛問道:“你才說里應外合?”
“正是!石陽、西昌……各地士門都資助賊兵,各地山越早有勾結,事先我們竟然沒有得到一點消息,只怕衙府內,也有他們的內應!”
“他們有多少人?”
“不下萬人!且賊兵作戰十分勇猛。”
“誰為首?”
“石陽將軍山祖朗,此賊早就遠近有名,十分猖獗不服禮教,上次周將軍也對他無可奈何,才有今日之變!”
高盛怒道:“為什么西昌失守,卻沒人上報?”
孫靜道:“大人說這話是不當時情況,當時十分緊急,賊兵臨城下,我才知道有變!”
“城被困時,我也派出快騎上報,請援兵,但直到城失,也不見有援兵來,可見報信的早已是落入他們手里!豈是我不報!”
高盛道:“既然如此,我定會收回西昌,請大人后營稍息!”
“將軍有多少人馬,我愿領一軍作為先鋒!與賊人勢不兩立。”
“大人還是先去休息吧!”
徐盛召集各隊長,商議如何收復西昌。
一人道:“不是懼怕賊兵,但他們即有萬人之數,十比一,請將軍救來援兵再進軍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