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早就請援軍了,但他也知道,皖縣并沒有什么人了。
而且這一仗他必須要打。
“各位還有別的方法嗎?”
一人道:“不如讓我隊化裝成百姓混入西昌,擒賊先擒王,殺了賊首,西昌自然不戰而降。”
高盛搖搖頭道:“這計看來可行,其實不然,別小看山越,他們對官府非常警覺……”
“他們攻下西昌必會閉關守城,不說你們如何進去,就算進去,他們之間都是熟人,容易被人認出!”
“召集我們本來就人少,如果再損失一隊,就什么都完了。”
可除了這個辦法,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硬拼肯定是不行的。
一隊長道:“他們是山越,不如派人招降,他們不過圖財,只要他們肯出降,我們可以即往不究,回到他們的原地!”
“派人勸說,再加威脅,我想他們最終還是會怕我們官府的!”
高盛道:“此計不可!無論他們降與不降,山越都不允許在楊州存在。”
“這是主公的意思!”
眾人聽說是林川的意思,都低頭不說。
高盛道:“看來只有硬拼了!”
“本將軍東征西戰,難道怕一群賊兵,立即傳我將令,明日起程收復西昌!”
高盛回到自己營中,和孫靜商議,決定以孫靜名義在廬陵郡各縣中抽調兵力。
一邊先報與龐統,畢竟調軍沒有楊州府的允許,是不可能的。
現在只有先行急事,召集廬陵郡中,南野、南安、楊都、揭陽等縣還沒出現賊兵。
如果從這幾縣中調出一些人手過來,也可以增加勝算。
事急從權,高盛一邊上報請調,一邊和孫靜命人快馬去各縣調人。
出巴丘前面就是陽城,左邊是興城,這兩城也沒落入賊手。
聽到調令,這兩城派出官兵共四百人。
過陽城石陽及興平。
石陽是賊軍老巢,興平就近早就落入賊軍手中。
還不等各地縣官兵趕來相助,高盛就決定及早動手。
因為西昌一失,周邊的東昌高昌等地,也落入賊兵手中,時間過長,這些地方的官兵及百姓有可能加入賊軍。
到時賊軍只會勢力越來越大。
自己只要早釀出聲勢,也可以阻止百姓加入賊軍。
這些經驗是高盛打黃巾軍時的經驗。
他知道對付地方亂軍,就是要快。
此時高盛有兵千四百人,一路行軍,這日趕到石陽城下。
石陽是一個小縣,縣長大人早就投靠了祖郎,石陽所有豪門都成了祖郎的幫兇。
是高盛口中的首惡之地。
也是祖郎發跡的地方。
一到城下,縣城大門緊閉,早就沒有人出入。
“報!”
“城中有三百賊軍,是祖郎留守人員。”
高盛一聽,正中了自己的猜測,祖郎還是有點懼怕官軍的。
賊軍所有力量都集中到了西昌,其余小縣搶了就只派一點人守著,并不看重。
其實這石陽已是空城,百姓基本上能走的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