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當確定了想表達的東西后,那么就要審視自己的題材和可能的表達方式是否合適了。
不是說有的題材不能寫,排除掉外在的因素,一個題材能不能寫只看你能不能寫的有趣,有意思。
家常菜也得看是誰來做,怎么做。
嗯,人類從本質上來說,是求新,求奇的,當然,也追求爽快和感動,后面兩個我是放在“情緒”部分處理,這里只談新和奇。
新不指是單純的少見,奇也不純粹只獵奇,它們應該更接近有新意,與其他有一定的不同。
而有趣和有意思,從詞義上來說,差別還是挺大的,有趣更多指好玩、新奇,有意思則可以附加一個“能琢磨”的含義。
有意思的不一定會好玩,搞笑,但可以讓人沉浸進去,覺得很有意思,可以琢磨,可以發散自己的想象。
有趣的也不一定有意思,現在單純輕松,搞笑,玩梗的不少,也有很大的市場。
當然,兩者同樣可以結合,有趣之余能讓人覺得有意思,愿意去琢磨,去研究,去代入和幻想,那就有雙倍吸引力了。
有意思之余如果能在行文、人物互動、細節部分做到有趣,但同樣能起到畫龍點睛,讓大家追的更有動力的作用。
詭秘這本書,我給自己的目標就是,先做到有意思,再追求有趣,現在來看,二十二條序列途徑,220種魔藥,九個源質和扮演法這個體系,確實做到了有新,有奇,有趣,也有意思。
而行為、互動、細節等地方,我也盡量不單調,不枯燥,大部分時候還是達到了要求。
當然,這方面還有進步的余地。
我的第三個創作關鍵詞是“代入”。
不要一聽代入就覺得是YY,實際上,代入是分很多種的,確實,很多人代入主角,但也有人代入主角他爹,他媽,他兄弟,他女友,也有人代入配角,代入觀眾、讀者角色,代入世界觀,代入地球共同體,代入科學神圣感,代入古典文化,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而一個作者確定好想“表達”的東西,也在題材、表達方式上找到了有趣有意思的切入,那接下來就是思考的問題是,讓主要讀者代入哪個角度,這會決定你采用什么樣的敘事手法、文章結構和做什么樣的鋪墊。
我之前在公眾號上更了一個只有三章的腦洞,其實就是在考慮“代入”方面產生的想法,我希望主要讀者代入的是地球知識,以一種看熱鬧且驕傲的心態去看一個土著在地球知識幫助下鬧笑話又成長,有爽點的經歷。
詭秘這本書,在常見的主角代入外,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力量體系、魔藥、扮演法、整體世界觀上,所以大量運用了懸疑解密的手法,一點點放鉤子,一點點展開,讓大家沉浸進來。
第四個創作關鍵詞是“結構”。
走完前面三步,想好故事梗概后,就要根據這些,構思的整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