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希望我們合作愉快。”楊·史沫資對這個結果很滿意,菲律賓殖民政府回頭就會找個理由將租借給日本的港口收回,這同樣是楊·史沫資和赫爾談判成果的一部分。
對于海軍會議的結果,羅克還是基本滿意的。
日本在最后一刻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已經事實上失去約束力。
新的《倫敦海軍條約》規定,1943年之前,簽字各國都不再建造新的主力艦,這個約束力其實也不大。
日本和德國都沒有在《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所以日本和德國都不會受到限制。
新的《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當各國在認為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那么就可以突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
德國在和日本的技術交換失敗后,開始尋求從南部非洲獲得“城市”級航空母艦的相關技術資料。
這對于德國來說并不困難,前文提到過,德國進軍萊茵蘭之后,很多南部非洲籍徳裔離開南部非洲返回德國,其中就有一些鯨灣造船廠和愛德華造船廠的工程師。
對于這些工程師們來說,“城市”級航空母艦的技術并不是秘密,核心技術雖然帶不走,但是帶走的部分,足夠德國建造新的“袖珍式”航空母艦了。
德國現在是有海軍的。
《凡爾賽合約》規定,德國海軍只能擁有6艘10160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
以及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
不得制造及擁有潛艇。
德國海軍也很雞賊,和德國陸軍一樣,德國海軍充分利用《凡爾賽合約》的漏洞,利用這支小艦隊培養了大量海軍人才,這些海軍通常在服役兩到三年之后就退役,然后成為德國海軍的后備人才,一旦德國海軍擴軍,那些預備役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現役。
現在德國已經突破《凡爾賽合約》的限制,公開制造潛艇,這肯定會讓英國法國感受到海上威脅。
所以現在南部非洲什么都不用做,等著英國和法國主動突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就行了。
二月份的南部非洲正值盛夏,第一艘下水的“島嶼”級航空母艦“馬達加斯加”號,正離開鯨灣港前往哈利法克斯,積累一些寒帶地區的使用經驗。
“馬達加斯加”號已經確定將配屬大西洋艦隊,鯨灣港和哈利法克斯一樣,都是大西洋艦隊的母港。
南部非洲什么都好,唯獨一點是溫度均衡,無法模擬航空母艦在寒帶地區使用時的場景,哈利法克斯恰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唯一的隱患是哈利法克斯距離美國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