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剛才所說……”
李修道灑然開口,徐徐道來,神情不見有任何緊張。
“地仙界極大,單單一個南瞻部洲也是如此,除去大唐外,尚且還有許多國度。
幾位只把目光放在大唐,未免太過小氣了些……”
場中氛圍由嘩然再到寂靜,不過幾個呼吸而已。
玉帝、太白金星等盡皆低下頭,在腹中開始斟酌衡量李修道這句話的份量。
觀音菩薩臉色數變。
高句麗、百濟、新羅、扶桑等,忽然比不過中土人煙稠密,文化先進繁榮。
但是佛門既然能都許多胡人部族都影響改信,對于這些當年顯然是不怎么挑剔的。
有的吃就已經不錯了,還想要什么自行車。
而且正如觀音菩薩先前所想的那樣。
民眾很大程度上是畏威而不畏德的,如果生活得過于安居樂業,又怎么會那么虔誠地奉獻出自身信仰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句麗、新羅這些偏僻的地方,反而還是有著好處的。
佛門如果能夠在這些地方站穩腳跟,就很容易千年萬年地延續下去。
雖然暫時未能將西游取經的計劃復原,但是能夠收獲這些,也不無小補了。
當然……
更主要地,觀音菩薩借此試探了大唐對佛門的態度。
并不像曾經出現過的幾個帝王那樣,對佛門抱著無比仇怨的態度。
上來就實行“滅佛”等直接挖根的操作,沒有任何商量可言。
能夠試探到這些,已經算是不錯了。
接下來佛門該做什么,不會像無頭蒼蠅那樣到處亂撞。
“唐王能夠以天下為己任,考慮到萬千黎民的長治久安,而不是僅僅著眼區區一個大唐,眼前一時之得失……”
有如此實實在在,觸手就能碰到的好處,擺在自己面前,觀音菩薩立刻一反先前態度,熱情無比地附和起來。
“這才是真正地造化有情,行得我們佛門的大乘菩薩行。
陛下與殿下的境界,比小僧不知高明多少……”
觀音菩薩有意拖長尾音,然后拍胸脯保證道。
“如果有什么需要的地方,我們佛門億萬弟子皆有矢志獻身之志!!!”
正反兩面話都被佛門說盡了,玉帝、太白金星,以及在場半數文武大臣,腹中無不暗自冷笑。
長生久視的神仙也不過如此!!!
本質上與庸庸碌碌的凡人,也沒有什么不同。
這件事是李修道親自引起推進,自然不會表現出來。
觀音話音未落,他就已經開始拍手贊許起來。
高句麗、百濟、新羅、扶桑等地處偏遠,距離長安怕不是有萬里之遙。
如此遠的距離,單單糧草輜重的運輸都是一件天大難題,哪怕就近征受轉送。
能夠到手三成已經是頂天了。
大唐雖然軍力無雙,但想要將其攻克推平,遠比想象地要更為艱難。
而且……
打下來,才不過只是第一步而已。
如果不成建立起長期有效的統治體制,過不了三五年,必然會變成一處污水泥潭,將大唐一并拖進去。
如此鈍刀子割肉,一點一滴地流散著大唐的國運。
這也是人族如此注重“教化”之功的緣故,只有施加教化,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