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夠真正將打下來的地方納入版圖之中,永遠不會脫離出去。
只不過這個過程太過緩慢,少說也要花費三五代時間才能讓他們初步明了人倫秩序,依著禮法行事。
而且教化一事,還需要后續不斷地維護。
正所謂“君子之澤,五代而斬”,這種人道教化,如果不能延續下去,很難自行地傳承下去。
這個時候,就凸顯出來了佛門的作用來。
不得不說,在蠱惑人心上,佛門還是很有些厲害手段。
憑借著似是而非,簡單粗暴的教義,很容易深入人心,一傳十,十傳百地迅速擴張開來。
如果說人道教化,是滴水穿石的水磨工夫,講究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那么佛門的傳教,就是燎原之火。
在短時間當中打開局面,滲透切入他們的組織架構當中,沒有比佛門更加合適的選擇。
至于說崇信佛道,容易使得國運離散,民心難附。
這些雖是缺陷,但是當用于敵國時,卻反而別有妙用。
而且……
將觀音菩薩反應收于眼底,李修道暗自笑起來。
佛門如果相中了這個計劃,加入進來,勢必要向這里傾入一定的資源。
這些人、物,從何而來?
自然是臨近的大唐。
人族目前積蓄畢竟還不夠,現在就和佛門徹底翻臉,全面開戰的話,未免稍早一些。
像現在這樣,禍水東引,把他們關注的重心,暫時移到大唐以東的這幾個國家,還能削弱下佛門在大唐的勢力。
兩全其美,豈不美哉!
李修道的想法,觀音菩薩未必真得全無察覺。
不過李修道用的,是妥妥的陽謀。
只要佛門想要擴張自家在南瞻部洲的影響力,就注定難以抵御這等誘惑。
眼見李修道與觀音菩薩三言兩語間,就快要敲定合作計劃。
玉帝與太白金星對視一眼,臉上不禁同時變色。
他們不是沒有隱約體會到李修道的打算。
但同樣還是那句話,如果放任這事推進下去,佛門就可順理成章地將觸手伸得更廣更深。
自家的大本營被偷襲,天庭必然不能全無反應。
“斗吧斗吧……”
感受著場中忽然激烈起來的氣氛,李修道微微頷首。
這就是他故意當著天庭的面把這件事攤開來的原因。
雖說李修道早已做好計劃,前期聯合天庭對抗佛門。
但是大唐與天庭之間,就不是說完全沒有博弈了。
如果沒有他今天連番大戰展現實力,玉帝根本不會生出與大唐聯手的想法。
即便勉力為之,也只會把人族當成炮灰般推到與佛門比拼的最前面。
現在李修道等同于是把一切擺到了臺面上來。
天庭想要從佛門手中得到大唐的支持,就非得出一個更高些的價格才行。
不過……
最先開口的,既不是天庭,也不是佛門。
而是……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