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后老師給你們每個人起一個英文名字,會起得跟你們的中文名字一樣好聽,而且,以后我們在上英語課的時候,大家都得用英文名字相互稱謂。好不好?”
“好……”
或許是害怕晚上“挨”留下來寫作業,大家伙兒這次都一齊肯定的回答。在后來,李喚飛根據同學們的中文名字,給他們起了比較容易記住的英文名字。比如韋若蘭,英文名叫Rollen,盧炯宇,英文名叫Joe,覃志安,英文名叫Jim……
在李喚飛寫給校長的教學計劃中這樣寫到:學習英文,首先要割除自己內心的排斥感,把英文融入自身的生活中;其次,讓學生從日常的英文名字的稱謂中,慢慢體會學習英文的自豪感和愉悅感;再次,給學生所起的英文名字,是外國人或教材中常見到的英文名字,這對孩子們將來識別單詞,有一定的幫助……
在準備上課的時候,李喚飛在講臺上和抽屜里找尋了一番,又若無其事的合上電腦,打開課本,“來哈,第三單元《atthezoo》,在動物園里,首先,大家不要看文字,先看圖片。看第一幅圖,圖上有什么東西呢?從上往下看哈。”
“有小熊,有睡覺的熊貓,有大象。”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回答。
“對啦,還有什么呢?”
“有一個大人,還有四個小孩。”
“嗯,對了,他們在說什么呢?”李喚飛停頓了一小會兒,又接著道:“我們還不知道對吧?”
“都知道了,陳老師早就教過了……”孩子們大聲回答,看著這些呆萌的小朋友,陳老師不禁發出笑聲……
“好,那William還沒學過,你們告訴William,他們在說什么呢?用英文講。”
“大人說:lookattheelephant;穿黃色衣服的孩子說:ithasalongnose.”
“嗯,很棒,中文意思是什么呢?”
“大人說:看這只大象。穿黃色衣服的孩子說:它有一個長長的鼻子……”
在李喚飛的教學計劃中寫道:圖,是最直觀,也是最能讓人產生深刻記憶的媒介,特別是對于孩子們來說,圖,更容易看懂,也更容易記住。先看圖,再聯想著去學習圖里的內容,孩子們會更容易記住圖的內容及人物的談話內容,有時候可以根據圖的內容和大綱要求的單詞和語句,編一個“接地氣兒”的、簡短的、有趣的小故事,以此把大綱強調的重要的單詞和句子,重復著說給孩子們聽,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對重要的單詞和句子產生記憶……
就這樣,李喚飛開始了他代課老師的生活……
————上一章是第一百五十一章題目標注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