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看不見陌西風的人影,大伙兒才回到客棧大堂再次吃喝起來,而小白低著頭走進來,剛要收拾陌西風桌上的碗筷,卻看到白胡子老頭就坐在剛才陌西風坐著的那張凳子上。
“他讓你保重身子,等他回來。”小白說完,端起碗筷去了后廚。
白胡子老頭眼眶濕潤,卻強忍著不讓那該死的眼淚從眼睛里流出來。只聽他喃喃說道:“百里殺,李笙珞,你們在天上可要好好護著他,他這前半輩子太難了,讓他回了長安故土,能好受些吧。”
……
垂柳晚風繞汀江,公子征戰在瀟湘。
琵琶聲催長安夜,疆北空懸霸王槍。
大唐帝國,極天下土木之盛,富庶無比,有疆域萬萬里,軍隊驍勇,毗鄰列國,皆不敢犯。
近幾年來,唐國友善,廣開商路,貿易暢通,使國富民強,而諸國與唐交好,東都長安亦成為貿易之都,文化之源。
說在那長安西市,懷遠坊主街東頭,有一三層小樓,小樓采用波斯風格建造,彩色石刻的壁畫,是兩側外墻浮雕的點睛之筆,看來別具特色。
一層中間位置,突出很大一部分作為檢閱臺,但這平臺在這棟小樓的作用卻是用來表演的。
白面書生張居庸不知何德何能被波斯國奉為上賓,這一整棟樓也是波斯國特意為他在長安建造作為他休憩之所,而張居庸興起之時便會喝來過往賓客,在這檢閱臺,痛痛快快講上一段評書,說上一些古今趣事。
這日,日落西山,斜陽晚照。小樓下圍滿了人,烏泱泱的人流甚至都擠到了路邊,十分影響正常交通。愛瞧個熱鬧的不由分說,在這會兒也得湊上來問一句旁邊興致勃勃的看客,“這是干嘛呢?”
一般好事的都會爽朗直言:“張公子講書了,噓……”
人頭攢動,個個是側耳細聽。
張居庸身穿白袍,手執白扇,扇上畫青山麗水,驚堂木重重拍下,現場瞬間鴉雀無聲,他合扇大手一揮,慷慨言說:“四千五百里路,故鄉月已是他鄉月,故鄉人已是黃泉魂,林將軍一代英骨入了那馬蹄噠噠的北庭鐵騎包圍圈,自此山河無恙,陽關城頭沒了那桿虎紋霸王槍,而疆北孤崗多了一具不倒的鐵尸!”
字字鏗鏘,震撼人心,獨有上回沒來的,聽了個一知半解,會問上一句:“這說的是誰啊?”
旁邊人再答:“前朝陽關守將林驍,三百守城士兵未等來援軍,全部戰死,最后他一人一馬一桿長槍,入了北庭無堅不摧的一千騎兵之中,從此便消失于茫茫大漠了。”
也許是那人聲音也大,叫大家又回憶起了這位忠君報國的將軍,場下傳來一陣唏噓聲,眾人有感性者已經掩面而泣,甚至是說出這段歷史的張居庸也頗為心寒。
不過他及時調整情緒,面對臺下泱泱眾人,說道:“好在當今圣上英明神武,我大唐傲視華夏,已然是大國之姿。”
底下群眾再次傳來呼聲,不得不說張居庸烘托氣氛還是很有一套的。
過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