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內地共有一百七十九部電影上映,而且這還只是后世可查的,加上那些因各種各樣原因不能上映和不可查的,一九九二年內地最少得出產三百部電影。
而且,在這些電影中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電影——合拍片。
合拍片是由國外制片商(包括港臺制片商)投資的電影,它們普遍資金雄厚、有條件使之制作精致,所以同國內各個制片廠投資的影片根本不在一個起跑線上。
就一九九二年來說,最著名的合拍片就是張一謀的《秋菊打官司》。
可《秋菊打官司》雖然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那也才跟《大撒把》斗了個旗鼓相當。
由此可知《大撒把》的精良,也可知夏剛、馮曉剛和鄭曉龍他們這些人有多了不起。
那說來說去,《大撒把》跟李擎有什么關系?
當然有關系。
夏剛對已經拍完了的《大撒把》哪哪都滿意,唯獨對《大撒把》的配樂尤其是片尾曲很不滿意——上一世,實在是找不到合心意的片尾曲的夏剛最后干脆就沒用片尾曲。
一天,李擎跟王愬他們一塊吃飯打屁的時候,馮曉剛無意間說了一嘴這件事。
李擎之所以來海馬歌舞廳當駐唱,就是為了進入京都文化圈。
而李擎進入京都文化圈的目的就是以這個圈子為臺階進入影視圈。
試問,抱有如此目的的李行,怎么可能不珍惜這個機會?
轉天,李擎就給王愬、馮曉剛等人唱了一首新歌——《吻別》,結合《大撒把》這部電影稍稍改了一些歌詞的《吻別》。
《吻別》旋律凄美,將失戀者那種緣盡而情未了的不舍與糾葛表現得淋漓盡致,一下子就打動了王愬、馮曉剛等人。
王愬他們這些人精當然明白,李擎在這個時候唱這首與《大撒把》意境相符的《吻別》的意思。
這種毫不費力的順水人情,對李擎的感觀不錯的王愬等人自然是能送則送了,更何況,《吻別》真的非常好聽,也真的非常適合當《大撒把》的片尾曲。
于是,在王愬等人的幫腔下,馮曉剛第二天就帶著李擎自己掏腰包去錄音棚錄制的《吻別》磁帶找夏剛去了。
兩天后,馮曉剛就跑來通知李擎,夏剛想請李擎去擔任《大撒把》的配樂,并參與《大撒把》的后期制作。
作為一個專業技能過硬又懂音樂的執行導演,李擎熟知古今中外兩百多首經典配樂,自然能很輕易的就讓夏剛這個九十年代的內地導演滿意,并對李擎贊不絕口,這讓介紹李擎過來馮曉剛感到非常有面子,進而也就和李擎越走越近。
《大撒把》一上映,就廣受好評,尤其是其片尾曲《吻別》,更是響徹大街小巷人人傳唱,而李擎也因為《吻別》火了一舉成為內地音樂界的知名人士!
也正是因為如此,兩家上一世很有名的唱片公司找上了李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