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那位女患者的生活是否幸福,能不能幸福的關鍵,不在她生不生得出孩子,更不取決于林知醫術的高低。
而在于她老公的責任心與擔當。
既然在婚前,他們已經做好了這一輩子都不會有自己孩子的準備。那么,不管最終治療結果如何,都該坦然面對才是。
他們不但不應該責怪林知,還應該感謝他。
因為是他,讓一個已經被判了死刑的患者,再次有了生的希望。
“可是……”
話雖這么說。但林知下意識地覺得,自己原本還可以做得更好。還可以做得更多!
“林醫生從醫以來,接診的患者人數,應該都能以‘萬’計量了吧”
程默握著林知遞給她的水杯,坐在他身邊,沖他淡淡一笑。既不急于安慰亦不急于辯解,繼續問。
林知低著頭,看著手中的蜂蜜水,想到小心翼翼,說什么也要自己收下那罐自釀土蜂蜜的主人,眼中布滿失落:“差不多吧!”
難怪一天忙的跟狗一樣。聽他這樣說,程默心下感嘆!繼續問道:“那和這位患者一樣,就算你竭盡心力,也完全無能為力的人又有多少呢?”
“完全無能為力?”,“……她是唯一一個!”
嚴謹的講,在醫學上,在林知的知識儲備范圍內,不存在完全無能為力的患者。
除非,癌癥晚期!
“那不就完了!萬分之一的概率!”,說到這里,程默豁然開朗。“既是萬分之一,林醫生為什么一定要揪著這個分子不放,而不去想一想,那些因為你的專業能力,而被你治愈,被你重新給予希望的分母呢?”
醫生是醫,不是神。
有些事,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也同樣知道有些事,就算自己傾盡心力也做不到,才能真正與這份職業——和解!才能真正接受自己,也接受這個世界的參差和不講道理。
“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天花板,有些天花板看得見,有些,看不見。”
“我們不能因為有天花板的存在,就對自己最初的選擇產生懷疑。畢竟,我們選擇一份職業的初衷,或許只是因為想全力以赴的做好一件事,盡己所能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果有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再去幫助他人。而不是為了消滅天花板本身。”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論智商,程默不如林知。
論通透,林知不及程默萬分之一。
這個時刻的程默,更像是一位哲學家。
林知便是她虔誠的信徒。
“沒想到,程小姐不僅是個學霸,還是位哲學家!”
程默聞言,一本正經在身上四處找起東西來,轉頭問林知道:“林醫生,有筆記本嗎?借我用一下!”
“?”
“能讓林醫生對我刮目相看,今天,必須載入史冊!我要趕緊拿個小本本記下來啊!”
被程默這么一逗,林知的心情更輕松了不少。
這個女人,還真的總能讓人對她刮目相看。
只是他不知:苦難——造就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