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陸遠嘆息:“若是生于我東郢,必使其大有用武之地,而不是囿于方寸,疑頭疑尾。只可惜,生錯了地方。”</p>
阿游道:“有沒有可能勸其歸順東郢?”</p>
陸遠搖頭,道:“鎮西侯一身肝膽忠骨,其女勢必如此。”</p>
最終阿游應道:“好。”</p>
他也想去會會她。當初在西陲山嶺上,他便鬼使神差想走近點距離仔細看看她的模樣了。</p>
隨后陸遠叮囑了他幾句,還是要盡量隱蔽身份以便全身而退。</p>
這倒不用像在道古國擄道古太孫那么如履薄冰了,因為如今是大玥國有意討好東郢,即便是他們的鎮西侯在京都被殺,刺客疑似東郢這邊的人,大玥也不敢輕舉妄動,還是得把東郢使臣完好無損地送回來。</p>
否則東郢也就有理由跟大玥開戰了。到時候大玥就真的危急存亡了。</p>
東郢這邊派遣的王爺人選,也是陸遠向東郢皇建議的。</p>
王爺畢竟是皇室,足以撐場面,但他對于東郢的作用也可有可無,關鍵時候即使割舍了也不會心痛。</p>
誠然,遙想當年,在大玥的太上皇還年輕氣盛、東征西戰之時,東郢才只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為求自保,東郢主動交好附庸于大玥,多年如一日地出使朝貢,從未間斷。</p>
在太上皇在位之際,東郢十分順服,只是后來太上皇從皇位退了下來,東郢的國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大玥的態度便一年比一年敷衍了起來。</p>
何況太上皇老了,在位的皇帝沒有太大的威懾力,東郢深知,大玥百姓安穩、盛世太平,在沒有尖銳的爭端之下,大玥是不會輕易打破這種太平的。</p>
人就是這樣,一旦在安逸的環境里浸淫久了,就不想再做任何改變。</p>
大玥皇帝在劉斐率領大軍北上以后,仍不是很能放心,因為緊接著他又開始憂患起東邊境來。</p>
不光是他,朝臣們也不得不憂患,東郢會不會在這個時候趁虛而入。</p>
因而便有朝臣諫言,由大玥主動向東郢致國書,以商討國事為名發出邀請。</p>
一來,倘若東郢派出了使臣前來,說明東郢仍有交好之心;二來,倘若東郢不予回應,則正好可以試探出他們的野心,如此可趁早做防備,也總比東郢突然襲擊的好。</p>
讓大玥君臣大舒一口氣的是,很快東郢那邊就給出了答復,并且使臣也正在來大玥的途中。</p>
朝中便有兩朝老臣私下里嘆息:“以前太上皇在的時候,從來都是東郢仰仗大玥的鼻息而活,到如今,卻是大玥要看東郢的臉色了。”</p>
“到底是不復以往啊。”</p>
大玥皇帝這身體將養了一陣子,現在又碰上焦頭爛額的事,整日憂慮于心,雖說他風寒已愈,但體格卻始終比以往弱了一截。</p>
夜里皇帝睡眠不佳,經常輾轉多夢,時常從夢中驚醒。</p>
太醫開了好些藥,吃下后都不見效果。</p>
自從劉斐帶兵北上以后,他的妹妹劉嬋也受封貴妃,在宮中日益受寵。</p>
皇帝還得靠劉斐在北方打仗,他不寵劉嬋不行。</p>
因此晚上,皇帝基本都是在劉嬋的宮里歇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