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阿游之前去大玥雖沒怎么接觸過當時還是大玥太子的那位國君,也還記不得以前有沒有接觸過,但他都不得不佩服大玥國君的胸襟和氣度。</p>
這與以前陸遠與他所講述的大玥的境況不同。</p>
大玥換了國君以后,一切皆以民為重;黎民百姓多么平凡而渺小,新君尚且能為了保護他們而不要城池,那對待為國征戰的將軍重臣又豈會如大玥先皇那樣只顧一己之私而橫加猜疑、壓迫?</p>
阿游想,有這樣一位新君在,江意和蘇薄應是無后顧之憂的。</p>
他也就放心了。</p>
他不期望自己能在東郢軍中有多大建樹,甚至不想與大玥正面為敵。他雖記不得多少過往,但是他越來越真切地感覺到自己是大玥人。</p>
他在大玥有牽掛的人,也曾有大玥的姑娘將他救回給了他第二次生命。</p>
之所以還一直留在東郢軍中,是為了阻止東郢軍殘殺大玥的無辜百姓。</p>
陸遠身為東郢軍的最高軍師,他的話這些東郢將士們應該要聽,所以阿游便一直在勸陸遠,陸遠也應下了絕不濫殺無辜。</p>
但阿游也沒料到,一路攻來,所占據的城池竟幾乎都是空城。</p>
如此更讓他省心了。</p>
只是越攻到后來,東郢軍遭了不少陷阱卻沒能揚眉吐氣地和大玥軍好好打幾場,導致東郢軍中戾氣越來越重,將士們對大玥人的怨憤也越來越深。</p>
這樣下去,如若大玥那邊再無可退,讓東郢攻下滿城百姓的話,勢必會大開殺戒。</p>
因而早在途中攻占第十六十七座城時,阿游便勸陸遠:“現在大軍主力都在此進攻大玥,導致與道古交界之地兵力薄弱,如若這時道古突然發難,你打算如何應付?”</p>
陸遠道:“道古這數十年未曾與大玥和我東郢打交道,此前我也著人去探了邊境,道古并無任何異動,何況而今又深陷與大玥的戰事之中,他們豈能兩頭兼顧。”</p>
阿游道:“我還是覺得不得不防。”他觀過了東郢的地形圖,又道,“和大玥比起來,東郢與道古交界的地方更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一旦他們得知東郢調兵攻打大玥,此正是他們出兵偷襲的好時機,大哥覺得他們是會浪費兵力繼續跟大玥交戰圖出口惡氣還是調頭攻打東郢?”</p>
道古出兵與否并不在阿游的關心范圍之內,但當前局勢,大玥承受不了過多的壓力,如能說服陸遠調走一部分兵力去應付道古那邊自然最好。</p>
陸遠沉吟半晌未語。</p>
不得不說阿游所述有一定的道理。</p>
只是當下他們已經攻入大玥了,趁著大玥邊防空虛正是一舉拿下的好時機。為此東郢已經暗自準備了不知多少年。</p>
故陸遠道:“交戰時候,要是不集中兵力,反而猶豫不決分散兵力到別處,又能成什么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