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縣城通常不大,有許多往來的客商,屬于中型貨物集散地。
但輻射的地區較廣,管轄范圍較大。
雖說不大,但遙安縣城本身也不小,住在遙安縣的居民也有一兩百戶。
遙安地帶山脈連綿,溪流眾多,時而發生戰亂,匯聚了許多匪寇。
為了邊境穩定,魔王朝不僅給遙安縣所在的金州委派了一位溫姓知州。
還給遙安委派了一位知縣,名叫涂守年。
涂守年正是前不久在公堂之上的那位涂知縣,上個月剛上任,白平對他比較有好感。
在白二河這個主戰派被打入死牢后,邵皇開始著手準備與魔王朝議和。
為了彰顯誠意,兩國工匠在吉瀘江邊境共同修建起一座橋,名為兩誼橋。
吉瀘江從大邵境內的山中發源,一條分支直通二道村,正是白平被從大邵沖到魔王朝的那條河。
但兩國議和之事推進得十分坎坷,白平剛醒來那會,徐邑被大邵軍隊突襲。
就在前不久,白平昏迷的那段時間,兩儀橋被魔王朝官兵報復摧毀,大邵工匠盡數被殺。
在白平看來,似乎是邵皇借著議和的幌子在背刺魔皇。
魔皇雖然反擊,但也未撕破臉,應該是還想要議和。
不過究竟最后結果如何,尚未可知。
這些天白平在遙安縣城四處打聽白二河被誅九族一事,卻從一位說書先生口中得到了一個奇葩消息。
白平問白二河犯了什么事才被株連九族,說書先生的原話是這樣的:
“呃,好像是收受賄賂、徇私枉法、草菅人命、貪污腐敗和……和通敵叛國,意圖謀反!”
罪名這么長,說書先生都要停頓一下!
白平一陣無語,哪兒來的這么多黑鍋?明顯是人為扣上去的,邵皇難道看不出來?
白二河絕不是那種人。
仔細分析后,白平發現,導致白二河被查抄家產、株連九族的罪名,并不是前面的一大堆。
重中之重在于通敵叛國,不僅叛國,他還謀反!
白二河曾任鎮西大將軍,常和魔王朝交戰。
退休后依然在為邊境戰事盡心盡力,培養了許多抗魔將領。
白二河他爹也是抗魔名將,赫赫戰功,威震邊關,被封為淮陽候。
不僅大邵百姓,甚至魔王朝的百姓都認為白二河不可能通敵叛國。
白二河在魔王朝的民間傳說中被捏造成食人魔鬼,三頭六臂面目猙獰,瞳孔為藍色,專吃魔王朝的士兵百姓。
至于謀反就更不可能了,白二河身為淮陽候,卸任鎮西大將軍后沒有一點實權。
白平的偵探思維被激發,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已經隱隱感覺到誣陷白二河的是什么人。
根據已有的信息,不難推測出是西幽在朝廷的臥底想要扳倒白二河。
有些人主戰,是因為同仇敵愾,保家衛國。
可有些人主戰卻是要發國難財。
有些人講和,是因為不愿看到生靈涂炭。
可有些人講和是因為他是敵國奸細。
白二河為官多年,好強主戰、剛正不阿,如同擺在明面的棋子,厭惡他的人自然少不了。
但能找出證據,使邵皇下令將白二河株連九族的人卻只有那么幾個。
白平倒吸一口冷氣,感到頗為棘手。
白平在記憶中挑出了兩個人選:
文淵閣大學士魏照中,議和派。
還有兵部尚書林關,也是議和派。
此二人經常與白二河唱反調,是在京議和派中官階數一數二的人。
平時也沒少和白二河這個主戰派對著干,沒少把白二河氣夠嗆。
白二河家在淮陽,一年也就進京五六次。
滿心期待上朝,哪次都沒讓他失望,惹一肚子氣回家,到家就破口大罵這二人,可見白二河與這兩人多不對付。
不過一葉障目這個道理白平懂得,不能先入為主。
前任白平對朝堂的記憶只有這么多,白平還要收集更多信息。
從茶館里出來,白平看見許多百姓圍在街邊七嘴八舌討論著什么。
有人不明情況問道:
“發生什么事了?”
一名商人道:“你怕是還不知道,前日郎員外家死了人。”
有人不信:“郎員外積德行善,家中怎么會鬧出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