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油。
“還好嗎……”(刪)
平淡,而且怎么,是出什么事了么,就問人家還好嗎的。
“在家待著無不無……”(刪)
唔,問這干什么。
“你一直待在家里沒出來吧?”……(刪)
我又不是她爸。
反復敲了幾行字后又刪掉,最終還是只問了一句:“在干嘛?”
等了會,沒有回復。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躺在床上,盯著白色的天花板。
今天外面怎么這么安靜……里面,也很安靜。這乏悶的空氣,讓人覺得又回到了不生不死的寒假。
這幾天一直在家里宅著,倒不是因為老王在班會時說的“停課期間不安全,盡量不出去”。我才不信他那唬人的鬼話。印象中,我們這的治安還是可以的,我只是不知道,除了學校和家里,高二狗還能有什么別的去處吧。
想起以前周末,要是剛好碰上爸媽休假,就會跟他們出去餐廳吃飯。偶爾晚上還會一起打羽毛球或者去溜冰場,記得還辦過好些張能打八點五折的會員卡呢,不過現在也不知道丟哪去了。這么看來,自從他們不在了以后,我就失去了被安排好的假期……
這時,我又滑動著手機屏幕,看到周旭他們在群里組織要去哪玩的歡快樣子,我心里忽然有種說不出來的情緒。不禁又回想起初中時代時的友情,各自到了高中有新好友后便急驟變淡,老死不相往來的情形。我到現在還在詫異著,“是不是一個班的”,居然牢牢掌握著兩個人究竟還能不能繼續做朋友的“生死大權”?
包括后來在高一混了幾個還算合得來的,也撂下同等下場——分班后不到一個月就跟他們斷去聯系。
日后,要是在路上碰見,之間還得快速思量施展哪種打招呼的方式,才更適合現在的關系。比方說是用剛研究出來的新動作么,還是依舊沖上去撞在一塊;又或者得注重表情,要刻意顯得我們熱情依舊么,亦是說從旁人角度看上去,像在正常寒暄就好了;當然,還可以是全然地假裝沒看見?畢竟也有那種,實在怕見到疏離的舊日好友,不知所措,選擇繞路避開的……
所以說,我現在看著他們正在群里聊得火熱,就如同已經提前預見了終日冰冷的結局是何等落寞的景象一般。心里油然的情緒,既不是酸溜溜的羨慕和嫉妒,也不是一種對他們的蔑視或傲慢,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到底算是什么,或許是同情也說不定?
我想,正是比別人提前弄懂了“同學皆是過客”這一規律的自己,即便爸媽在這學期開始前沒有因為發生了那種事而離開人世,應該也不會再去結識什么新朋友了吧……這么想,那周旭,可真是個例外。
話說,如果按照成長的階段來看,我這算是走在了他們的前面么,還是已經截然不同地去向另一條道路了呢。我分不清。但我相信這便是大人們常提到的所謂“成熟”中的一種。來回斟酌,班里跟我一樣擁有這般同等程度“成熟”的人會是誰呢。對,還是那個例外——
周旭:“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高二8班,馬路壓強小分隊,下午3點芋頭城集合,讓我們不見不散(表情包)”
張志強:“醒醒,有電是有電,但是游戲廳停業了~”
楊朔:“我爸不讓我出(笑哭)”
我想,給我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他家的水果店經營的生意有關。
上次他在店里頭幫他爸媽削水果的景象我還記憶猶新,平時肯定還會經常得跟顧客討價還價吧……無形之中能感受到他肩上早已挑起的擔當和責任感;因此,光從“他比同齡人要成熟”這點看,我們確實屬于同類人;但我深知其實里邊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
呵,周旭的那份成熟里蘊含著無比耀眼的溫良與率真,像是經歷過風雨又沐浴于陽光下提前破土的苗,茁壯成長。同時,他似乎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正與別人存在著如此耀眼的不同之處,而且還給我一種感覺是,就算他最終意識到了,也絕不會像我這樣多余地糾結于這些所謂“成熟的標志”是否會給自己的成長路上帶來任何的缺失、麻煩或不自在——
可見啊,與周旭的成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