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啊!尤其是沾白糖此,那味道絕了!”
“我也愛吃黏豆包,每年過年之前都要留點過年吃。”
“我怎么覺得……這東西好想只有東北有似的?南方的我竟然只聽說過豆沙包,從來沒有聽說過年黏豆包。”
李遠:“嗯,確實如此,因為這黃豆包最早就是出現在北方地區的。后來華北很多地區隨著人口的遷移,也漸漸出現了白面為皮的豆包,為了區分于饅頭,還有人開始用胭脂在上面點上紅點,這就是后來豆沙包的由來。”
李遠一邊說著,一邊走到了廚房里,就在這個時候,出去抱柴火的老爺也已經回來了。
“小遠,你咋這么早就來了?這豆包得下午才能吃上呢!”
一旁老奶笑著說道:“小遠說過來幫忙等打下手。”
老爺聽見這話,不由引得一陣發笑:“就你,臭小子,包豆包我是不知道你會不會,小時候偷吃豆包陷可是第一!”
直播間中大家聽見老爺的吐槽,也不由得一陣發笑。
“沒想到我們主播小時候竟然這么調皮。”
“哈哈,主播被掀老底了吧?怪不得主播現在上山下河都這么溜,看來是小時候積累下來的經驗。”
老奶也忍不住笑著說道:“好了,你不是要幫忙嗎,趕緊的,把紅豆水倒出去,上鍋開蒸了。”
李遠笑著答應到,隨后手腳麻利的開始幫忙。
有個年輕的勞動力,倒是確實省下來不少的時間,李遠手腳麻利,而且從小就看家里的長輩做黃豆包,這一套的流程倒是頗為熟悉。
沒多大會的時間,李遠就已經將準備的工作就緒,然后開始燒火煮紅豆了。
倒是一旁的李遠老爺和老奶,反而成了閑下來的那個人。
“其實這粘豆包簡單來說就是用一種由黃米面制成的特色食品。”
“最早的時候,農民每天都是兩餐,天亮早餐,然后下地勞動,天黑時是晚餐,填飽肚子。可是這樣的一日兩餐對從事重體力勞動量大的農民來說間隔太長,時間久了,人是受不了。”
“所以因為這樣,農民們每年入冬的時候,就用黃米磨成面,做成雞蛋大小,里面有豆餡的豆包,放在外面凍實,以備開春下地的時候蒸著吃。因為黃米屬于消化比較慢的糧食,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抗餓,所以用黃米面制成的粘豆包就成了農民們干活的主要食品。”
“時間久了,這黏豆包也被作為春節期間的民俗食品,特地受到農民的喜歡。”
“不過就和大餅子一樣,因為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粘豆包也不僅僅是用來抗餓的東西,而把它作為一種地地道道的具有北方特色的食品。”
李遠一邊和大家解釋著黏豆包的來源,一邊不斷的朝著灶坑中添柴火。
“我記得以前住在村子里的時候,一進入臘月,東北天寒地凍,也就是黏豆包上市的時候。”
“那時候,鄉下每到臘月二十三前后,家家戶戶可都忙著蒸黏豆包,這既是鄉下百姓一年生活當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對忙碌的一年有所交待。因為在那個年代,北方不產細糧,每逢年節才供應一二斤白面或大米,黏豆包就是鄉下人最奢侈的食品了。”
李遠說著,此時似乎又想到了蒸黏豆包時候那誘人的香味。每次鍋一打開的時候,圍著鍋觀望的小孩看見香噴噴的黏豆包,一個個早就已經控制不住口水直流。
“聽主播說的好可憐啊……”
“東北以前這么窮的嗎?”
“是啊,我也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