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踢足球?這個活動我喜歡,不過就是沒人陪我玩了。”
“故人的運動這么豐富的嗎?”
“肯定啊!畢竟那個年代沒有手機……”
“哈哈,沒有毛病。”
“還有別的活動沒有?”
李遠點點頭。
“有,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而且頗為受貴族人士的歡迎。”
“每逢清明時節,大家不僅在白天放,而且現在的夜間也可以放風箏,甚至夜間的風箏要比白天的時候還要更美!”
“風箏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便如同那閃爍的明星一般,而這,也被稱為神燈。”
“只不過在過去的時候,古人喜歡將風箏放上藍天之后便將風箏線剪斷,任著風將它們送到天際,而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也能將自己的話帶給遠處已逝的先人……”
直播間。
“我們這邊的寒食節也有蕩秋千的習俗,不過除了蕩秋千之外,還有打毯和拔河。”
“我們這還有斗雞!”
“對對對,斗雞,我們這也很流行的!”
“坐標陜西,我們這邊到了清明是要互相拜墓的,而且還要準備牲口來祭祀,以祈求豐收,在我們當地,被叫做‘游水’。”
“我們這清明祭掃后,要折柳枝插門,然后把紙錢貼在樹干上的,爺爺說還想是為了防蟲蟻。”
“洛川縣,清明節氣是要蒸饃的,而且饃的四周還會弄一些鳥蛇的裝飾。”
“我們這里吃的沒有什么太多要求,不過在清明節前后,三兩女子結伴攜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識的男子均可入席同樂,倒是有趣的很。”
李遠:“看來不同地方的習俗確實相差很多的,而且大家說的不少習俗我都沒有聽說過。”
“不過……清明節的飲食,我倒是知道一些。”
說起吃的,李遠還是了解頗多的。
像是清明節吃青團,便是最有名的食物之一。而其實除了青團之外,還是有許多比較冷門的吃食的。
“因為寒食節與清明節被合二為一,所以其實寒食節的一些吃食習慣也被帶入到了清明節里,所以冷食……在很多地方清明節的時候都會遵從的。”
直播間。
“冷食冷食,到底什么是冷食啊?”
“是啊,清明節吃的冷食到底是什么食物啊?”
“雞蛋,冷餑餑,高粱米飯這些都是冷食。”
“很簡單啊,冷食就是冷的食物啊!”
“對對對,這些都是清明節吃的東西。”
“我們這還有煎餅和苦菜,用我媽的話來說,就是清明節吃苦菜,會讓眼睛更亮!而且清明前一天還不讓生火。”
李遠:“嗯,所謂的冷食,就是涼食,不過也有很多地方在祭祀之后流行將祭祀食品分吃。”
“像是一些晉南人在過清明節日的時候,便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我要是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應該被叫做子福。”
直播間。
“對對對,就是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