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說的這個我還真沒有聽說過,不知道好不好吃。”
“感覺古時候的點心、糕點都很精致,味道肯定錯不了。”
“可不,就是現在沒有什么機會嘗一嘗味道了。”
“沒關心,吃不到主播說的這種食物,吃一點青團也行啊!強烈建議嘗一嘗,味道真的很不錯。”
“現在像這樣傳統的節日,現在真是越來越少了。”
“可不,什么圣誕節,情人節,感恩節,一些洋人節日反而倒是越來越多……”
“是啊,年輕人的節日太多,很多我都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哎,你們說,那國外是不是也過我們的清明節和一些傳統節日啊?”
“不過吧,他們又沒有我們的歷史。”
“就是,柳永又不是他們的歷史人物,過什么清明節啊!”
李遠:“國外確實不過清明節,不過在國外,很多國家也有自己的紀念先人的節日,只不過是時間和叫法不同,而且有的國家甚至要比我們更加重視這個節日。”
“像日本,他們就很重視這個節日,到了這天所有的機關、團體、廠礦、企業都會放假,而且還會有組織地進行祭祀活動。”
“在鄉間里,這種活動甚至會更熱鬧,家家戶戶都不例外。”
“即便是一些在市區生活的人也會返鄉回到墓地祭祖。而遠離家鄉的人能回來的也回來參加,不能回來的也往往委托別人代自己祭奠。”
“而在敘利亞,也會見每年入夏的5月6日定做為‘烈士節’,這也是他們國家所規定的法定節日,全國都十分重視,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向烈士碑敬花圈,為烈士墓掃墓,慰問烈士家屬。”
“又像是波蘭每年春天都會舉辦的‘亡人節’,就是為了悼念已經逝世的人。”
“節日這一天,人們都去掃墓,為靈墓祭典,并點上燭燈。有些人全家都到來,就算是孩子也不會例外。而且家里年長的老人還會為逝者點燃燭燈,讓孩子敬獻,表示紀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還有國外
坦桑尼亞哀思節9月2日定為‘哀思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到墓地獻花掃墓。國家領導人也到陵園墓地參加掃墓活動,到獨立廣場紀念碑獻上花圈,以寄托對烈士的哀思。”
“11月2日的掃墓節,家家為死去的人掃墓。”
“而且他們還會準備特別的‘亡人面包’、骷髏形糖塊,還有自己已故親人所愛吃的食物及煙酒,作為祭祀供品。”
“而且舉行儀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鋪上布,席地而坐,點上蠟燭,邊吃喝,邊歌舞,作為守靈,通宵達旦。”
“再有11月1日的萬靈節,9月1日的突尼斯掃墓日,也被叫做叫英雄節,用以紀念在獨立斗爭中殉國的烈士。”
“還有一些東南亞地區還擁有著獨特的宗鄉會館文化,其形成還和我們清明節祭祖傳統密切相關。”
直播間。
“我去,這么多地方都過清明節呢?”
“以前不知道,被主播這么一說才知道……”
“國外也很重視清明節啊!”
“主播不都說了嗎,人家不叫清明節。”
“意義一樣,叫什么有什么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