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忠親王自幼確定了太子地位,而且一直以來受到朝野內外的一致認可,是公認的帝位不二人選。
問題是,他只是永和帝的嫡長子,不是唯一的兒子,難道其他人就真的沒想法?
所以,其他有想法有能力的皇子也是各展神通,什么合縱連橫分化拉攏,各種手段用的飛起,效果卻不明顯。
勛貴階層整體認準了義忠親王,基本就沒有外投的,個別幾個也都是外圍勢力燒冷灶,價值實在不大。
這時候,當時還是四皇子的永正帝,看準問題選擇了當時普遍不被看好的文官以及讀書人團體,這才在永和帝退位時笑到了最后。
到了這個時候,勛貴們要是還沒看出問題,那就真的是豬腦子了。
因此,當義忠親王選擇發動“兵諫”的時候,整個勛貴階層幾乎是毫不遲疑的跟了上去,基本沒剩下多少。
理論上說,原本各方公認的太子發動“兵諫”,掌控兵權的勛貴全力支持,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失敗。
但是偏偏就敗了。
誰也沒想到,被時任京營節度使、當時的寧國公賈代化掌控多年的京城三大營竟然有兩個選擇了跟隨永和帝!
意識到最后時刻的永和帝一咬牙,用僅有的兩營不足三萬兵力守城,卻選擇了很不地道的“綁架”手段,用各個國公府、侯府家眷逼迫城外叛軍投降!
他成功了,雖然所有勛貴都知道,這時候投降就意味著任人宰割,可是繼續打的話,打贏是肯定的,但是直接打的斷子絕孫,究竟圖什么?
最終,八公當時的領頭人賈代化(賈代善早已去世多年)第一個選擇了投降,其他人陸續跟上,義忠親王憤而自殺。
直到這時候,賈代化才發現自己手下三大營的三個指揮使,竟然有兩個早已通過聯姻的方式被文官策反,這三人可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憤怒之下,他一病不起,兩年后病逝。
還好,他死的時候也想到了以后的困境,因此通過與永正帝的交換,將自己的位置交給了王家的王子騰。
之所以不是當時的榮寧二府的人,是因為永正帝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同時提出的條件,就是榮國府繼承人賈赦自囚。
原著中這位只會喝酒養小妾的廢物,其實是義忠親王伴讀出身,從小以國公府繼承人身份培養,京城公認的賈家麒麟兒。
賈代化答應了,但又附加了一個條件,就是賈敬必須取得功名,以后算是文官階層,這是寧國府的安排。
再加上早已嫁給林如海的賈敏、娶了國子監祭酒長女李紈的賈珠,這是榮國府的路子。
理論上說,賈府以后算是轉型了。
可惜,誰也沒想到永正帝會這么狠,壓根沒想過給賈家、或者說是勛貴集團留活路。
賈代化死后不久,探花出身的林如海本在翰林院養望,卻先是被調往御史臺“升任”蘭臺寺大夫,不久又調到蘇州當了巡鹽御史。
這個位置,歷來只有皇帝的心腹才能擔任,換句話說,林如海其實一直都是永正帝的人。
蛋疼的是,賈代善去世就后繼無人的榮國府愣是沒看出問題,賈敏這位國公府大小姐也沒看出來。
以上這些,一部分是衛旭這四年來搜集到的消息,一部分是他根據現實情況加上原著內容進行的推斷。
賈敬應該是看出來了,再加上他雖然考中了進士,卻在朝堂上被整個文官陣營孤立,最終逼的他完全崩潰,放棄一切位置入山修道。
賈府最后一位有能力的傳人廢了。
當然,林如海也沒落好,他在巡鹽御史位置上一干就是就是十多年,干的愛妻獨子全都早死,最后明知必死只能送唯一的女兒到了賈府。
這些,沒什么意外的話應該是勛貴階層下的手,別忘了,這個世界的江南,是勛貴的基本盤,直接下手的,應該是甄家——太上皇永和帝曾經最核心的親信。
林如海的探花,當年是永和帝點的。
這種情況下,再結合原著的描述,衛旭對賈府、或者說對整個勛貴集團完全不看好,他絕對沒興趣跟著陪葬,那就只能提高實力。
幸好,衛旭兩個多月前終于從玉佩中得到信息,能量收集完畢,也連通了一個世界,他可以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