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已經開到了一千萬的價格了。
如果第一件拍賣品也能像這件拍賣品一樣,有這么高的競爭力的話。
那么最后的成交價肯定不止那么一點點了。
要知道,第一件拍賣品的起拍價就是一千萬。
最后成交也不過就是一千一百萬。
也就是說,總共就舉了三次牌。
這還是從開始到結束全部的總量呢。
可是這第二件拍賣品就不一樣了。
起拍價是八百萬,才過了兩三分鐘的時間,就已經舉了五次牌了。
競買價也已經提高到了一千萬。
拍賣師知道,按照這個舉牌的速度的話,最后這第二件拍賣品的最后成交價肯定會高于第一件拍賣品的。
所以說,拍賣會上的拍賣品,還真的不一定就是定價高的最后成交價就高。
最后的決定性因素還得看大家對于這件拍賣品有沒有熱情。
不過,如果說兩件拍賣品之間本身就有很大的價格差距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種差價兩百萬的,在有錢人眼里估計還真不是什么事吧。
拍賣師開始了熱情的吆喝。
拍賣師在拍賣會上的作用除了介紹拍賣品之外,就是渲染氣氛了。
拍賣會的競拍氛圍越濃,那么最后的競買價也會更高。
所以說,拍賣師肯定也是一個搞氣氛的高手。
當然,拍賣師心里也明白,今天這第二件拍賣品會這么受大家的追捧,還真的和自己一點關系也沒有。
要知道,第一件拍賣品,拍賣師也是這么認真的介紹的。
結果大家都不買賬而已。
現在第二件拍賣品會這么受大家歡迎,拍賣師自然知道這和前面蘇家小少爺的對著吳萬利點頭有關。
拍賣師心里有些暗暗的失落,自己說了一大堆,都抵不上人家小少爺輕輕的一個點頭來的有用啊。
看看,這就是身份的差距帶來的不同效應。
“一千零五十萬。”
拍賣師的失落感在看到又有人舉起了手中的競買牌的時候,頓時就消散了。
身份是從一出生就注定好的。
拍賣師知道自己就是再自怨自艾也沒有任何用處。
倒是還不如多看到幾個人舉牌來得實用一些。
“一千一百萬。”
還沒有來得及說出舉牌一千零五十萬的是哪位客人,又有人舉起了手中的競買牌。
拍賣師立馬就報出了最新的價格。
拍賣師發現,現在可不僅僅是坐在蘇家小少爺后面的那排客人舉牌了。
第三,第四,第五后面也已經有人開始舉牌了。
看來大家也都是關注著蘇家小少爺那邊的一舉一動的。
拍賣師也明白,在場的這些人都是人精。
就算有些人坐的比較后面,不一定能聽清楚吳萬利和蘇家小少爺之間的對話。
但是通過第二排那些坐在小少爺后面的人的舉動,其他人肯定也是猜到了什么。
這才有了瘋狂的舉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