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元靈薇整理好儀容,抬步踏出路府大門的時候,城外已然響起了沖天的戰鼓。
她倚在門邊,仰頭看了眼天上勾連成棉的團云,日色晃得人近乎睜不開眼,她不由垂下頭來,低眸無聲嘆出口氣。
她知道這場仗是打不長的。
百姓們對朝廷的信任與耐心,早就在帝王一復一日的昏庸與百官一復一日的無能間被消磨殆盡了。
如今太師與溫氏既拿出了先帝遺詔,又已光明正大地立了反旗,想來不出幾日,皇城禁軍與京中百姓,便會安安生生地大開了城門、高高興興地迎著那所謂的“叛軍”入主上京了。
而她現在要做的,就是趕在那一日到來之前,盡早帶著熙華離開京畿。
昨夜她秘密派人將妍妍送出長公主府時,曾收到過白大人遞給她的信,他在信中告訴她這場內戰不會持續得太久,且等他們完整打下京畿之后,就不準備繼續向西北兩方挺進了。
一則,溫家的兵馬再是強勁,加上白氏早先留下來的五萬兵馬,攏共也不過十八萬。
十八萬兵馬能鎮守住一個東郡南省加上京畿,便已算是極限,倘若再繼續向西郡、北省兩地發兵征戰,唯恐過猶不及。
二則,眼下路氏雖已倒臺,可扶離國中原本藏著的各式隱憂卻尚未除盡。
貿然改朝換代、另立新君,只能算是治標不治本,如此倒不若趁著這個機會,暫且分裂扶離,假借熙華定國遷都之事,詐一詐朝中那些個蠹蟲,仔細分一分忠奸。
三則去歲那場天災的余威猶在,扶離境內處處缺糧少食,戰事拖久了只怕會動搖國本、累及百姓這便不美了。
只不過,熙華那丫頭
元靈薇稍顯頭痛地抬手按了按眉心,早在月初溫氏剛起兵的那會,她就張羅著要派人護送著熙華走,結果那丫頭非說什么“為君者不可棄民怯戰”,硬生生跟她掰扯了一籮筐的大道理,也不知道她那腦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她要真有這般通明透徹、為君為皇的覺悟,之前南省大旱大澇的時候怎么不叫喚著降一降收稅、開一開糧倉呢
真不知道父皇和白大人從前教給她的那些東西,都被她學到哪里去了。
愁得很。
女人抿著唇角微微搖頭,到底認命似的大步奔向了皇城。
這會子宮中人早散了個八九不離,舉目望去四下盡是一片空寂,她獨自一人費了好一番功夫,方才在碧羅宮后院的小佛堂里找見了她那不省心的皇妹。
彼時元靈芷正靜靜跪在佛龕之前,一雙覆滿了血絲的眼睛定定鎖緊了地上一部散了頁的經書。
她聽見屋門開啟的動靜,下意識轉過了頭,眼眶卻又在瞅清了元靈薇面容的剎那,瞬間紅了個透底。
“皇姐”元靈芷壓著嗓子低聲囁嚅,元靈薇見狀禁不住長長嘆息一口,上前抱住那才不過二八年華的姑娘。
她比熙華大了二十來歲,熙華出生時,她的長女都已會模糊著喊幾句“爹娘”了。
是以,她那時能見到熙華的機會雖是不多,可心里卻一直將她當成了需要照顧的小輩。
有什么新奇好玩的東西,她給幾個女兒買完了還不夠,往往還要再帶一份,差人送到宮里去。
只是她沒想到從前那個跟在她身后、乖乖巧巧喊她“皇姐”的小丫頭,有一朝竟會成了扶離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