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保守是老成持重,是求穩,激進派的激進是進取,是奮發圖強。
在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聲音,而韋珣作為一個知道大概的歷史軌跡的人,對于激進派或者說是鷹派的支持也只是暫時的。
打壓保守派固然會讓華夏在接下來的大變局中統一聲音,但華夏特殊的國情很容易將這種政治打壓變成打擊對方的工具。
對保守言論和行為表示支持,對激進言論也表示支持,看是兩頭都討好,實際上卻是兩頭都不得罪。
拉一派打一派不是韋珣的行事風格,在不同時期扶持不同的國策才是他想要的。
現在是大時代,是如華夏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那樣的大爭之世,不爭就會衰敗,原地踏步就是等人發展好了來從你身上巧取豪奪利益。
讓華夏的國內風氣走向保守,最少也得等到二戰之后,那個時候華夏獲得想要的利益,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安心在自己的地盤上發展更好。
現在扶持激進派言論是為接下來參加兩大陣營對抗的行為背書,鼓動和傳播激進思潮,更容易讓華夏的國民對接下來的戰爭齊心協力的提供支持。
和平,可能回來,但最少不是在1912年到1940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到來。
而且和平這個詞哪怕在后世,也不過是因為華夏人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而已。
將華夏的兵鋒指向國外,將華夏國民的目光轉移到國外也就將戰爭拒于國門之外了。
韋珣最為擔心英法下場利用海軍優勢對華夏沿海進行炮擊,對南洋六省進行封鎖的事情沒有發生。
未來的戰爭,只要不是提前出現蘑菇彈那樣的超級武器,韋珣有信心將戰火放在他國,讓華夏處于一種奇特的戰爭和平之中。
其他的國家或許會因為人力資源短缺,大量青壯入伍之后影響了工業生產,華夏、沙俄、日本三個人口大國卻不會憂心這樣的情況。
人力資源豐富的三國可以維持超大規模的陸軍的同時,絲毫不影響生產。
戰火想要燒到華夏的大陸核心領土,這個是極為遙遠的事情。
日本想要侵略華夏,在海軍劣勢的情況下是繞不開朝鮮半島的。英法想要進攻華夏,南洋六省也會成為阻攔他們腳步的屏障。
至于北方的沙俄,現在都還在被壓制著呢,即便天降猛人或者上帝發威,華夏也可以一路撤退回到瀚海防線,本就缺乏補給的沙俄如何能穿過茫茫草原和西北隔壁打到華夏?
而只要戰火不燒到華夏,那么華夏的發展會更加的快速。
戰爭或許會讓華夏的國家財政獲得極大的壓力,但大量的資金涌入市場,工業也會因為戰爭獲得大量的訂單,市場會陷入畸形的繁榮。
就像現在一樣,華夏關于便攜食品加工、衣服鞋帽、軍工業、重工業、運輸業、船舶業、報業、礦業開發、農業生產、漁業捕撈都比起1909年增長了百分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