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核心區域的工業商業農業都在發展,而且都已經走入了正軌,后續的投入減少。
在1910年和沙俄走向戰爭之后,華夏一直不能在西北地區取得突破,最大的原因就是補給問題。
為了發展西北疆省這個面對沙俄威脅和中亞部族武裝的前沿,華夏計劃在西北疆省進行大動作。
按照華夏的工業區分級,如鞍本地區、柳州地區、石祿地區、綏遠地區、攀枝花地區是華夏一級工業區,而像是肇慶、唐山、濟南、日照、平頂山、武漢這樣的工業區為二級工業區,也稱為中型工業區。
像是遵義、昆明、成都、安陽這樣的地方,被劃分到了三級工業園區。
這樣的劃分也只是規模上的劃分,受限于時代的交通難度,受限于開采技術以及軍用民用的需求。
如昆明,這里是未來華夏進軍西南的重要基地,和柳州一樣理應發展成為鞍本那樣的一級工業園區。
然而因為目前抵達攀枝花的鐵路并未開通,只能在滇省開發核心區域的鐵礦來建設工業。
在內閣的西北工業計劃書中,分別在阿勒泰地區、伊犁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分別擇煤鐵資源豐富的地方建設三級工業區;而在烏魯木齊,則發展一個二級工業基地。
不同于內陸和東北,發展工業需要兼顧軍用和民用,以此供銷地區市場。
西北的工業發展的核心是軍工,三級工業區只需要完成槍炮彈藥的生產即可,二級工業區也不過是附加了一個坦克及飛機制造基地,規模更大一點而已。
為了發展西北,華夏會將原本只是從西安到烏魯木齊的鐵路繼續延申,最遠抵達喀什地區。
只要幾個中小型的工業園區建設完成,未來華夏在西北戰區的補給壓力就會大大的降低甚至在戰爭烈度不大兵力不超過六十萬的情況下獲得自給自足。
工業的發展需要人口,目前西北疆省千里沒有人煙,即便在水草豐茂的伊犁河谷和吐魯番盆地都只有少部分烈士家庭移居。
原本的當地民眾被滿清裹挾蠱惑,現在大量流亡到了中亞。
比起在疆省會因為宗教問題被排擠和加稅,在中亞因為宗教的同種同源,自然要好過的多。
而滿蒙回漢八旗也在華夏的兵威之下攜老扶幼不得不遷徙,除了零星的殘余之外再無其他人。
按照華夏民政部門經過半年的統計,整個外西北地區(寧夏青海邊界西北)擁有人口不到十萬,其中擁有華夏身份的人口只有六萬,沒有華夏戶口的人口依舊不斷的在遷徙和逃躥。
而華夏計劃在西北移民,主要的來源是在甘陜以及晉北,最大的移民人口將會是豫省。
五年移民七十萬,這是內閣給外西北地區下達的任務。
而在華夏最新的版圖上,偌大的外西北地區被劃分為三個省份。
第一個是阿爾泰山脈以南涵蓋阿勒泰、齋桑湖、塔城、烏魯木齊、吐魯番、博爾塔拉等地區,被命名為北庭省,省會烏魯木齊。取自唐朝北庭都護府,也是華夏對此表示擁有絕對宣稱權和所有權的意思。
在天山省天山山脈以南的伊犁河谷到目前的伊塞克湖區域,以及未來的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地方,將會被劃分建省。因為韋珣不喜滿清,這個地區被命名為麗,改名犁為麗,取意此處美麗富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