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四位長輩輪番訓誡,韋珣聽著心中既是感動又是無語。于是韋珣挺直了腰板然后看著四位大人還有幾個兄弟朗聲說道:“讀書有用,孫兒是知曉的,可若是科舉被廢除了呢?土里刨食那更不是孫兒的未來。”
“昔日秦末,霸王項藉隨叔父燕就學,霸王不愿;改授武藝,亦是不甚用心;再授兵法,草草知之。”
四個長輩都被韋珣突然蹦出的一段記敘項籍話弄得一愣,韋珣繼續說道:“霸王見始皇帝東巡,曰:彼可取而代也。”
“逆子!”“孽障!”“汝這是要亡我家門!”幾聲喝斥響起,霸王項羽的故事他們幾個可都是知曉的,要是韋珣真有這樣的志向,少不得以后會成為家族禍事。
“造反?我們腳下的土地乃我炎黃子孫五千余年開辟而得,清廷趁明廷內憂外患竊據神器,我們興兵的話不算造反,而是光復我們祖先的山河!
“道光二十年,英夷開釁,滿清慘敗;咸豐六年,與英夷、法夷開釁,滿清慘敗;光緒九年,與法夷開釁,再敗。如今滿清已是腐朽,遍觀秦漢以來,焉有一家一姓之王朝永久傳續?”
韋珣覺得跪得腿有些麻了,跪著說話也不硬氣于是站起來繼續說:“如今煙土泛濫于我中國(此時就有這個名稱,意為中心之國),致使百姓(這里指士紳官吏階層,無地農民不算)家破人亡;無官不貪;朝廷腐朽,更是喪師辱國數次割地賠款。
“東有倭奴崛起虎視眈眈,北有沙俄鯨吞蠶食北疆,南有英法縱橫囂張撰取財富,此非亡國之兆?昔日南宋偏安,僅一元虜就使南宋亡于崖山;晚明腐朽,僅數十萬口之建奴和流寇就使崇禎自縊煤山。
“況乎如今有英法日俄虎視眈眈,又其余列強垂涎三尺。值此亂世將至之兆,孫兒以為我韋氏應當早做打算。”
“這天下如今明面上看還算是勉強安定太平,但我族自光汝始祖入南川抗元,爾后散居于西南,一朝沉淪后便成了這山野村夫。“
“孫兒心中甚為不平,昔日漢唐,我族先人“父子宰輔,兄弟尚書”乃是顯赫一時的高門望族,諸位長輩時常與我言談往昔盛景。可想要復振門庭,也是難事,畢竟如今我們無權勢無錢糧。”
韋珣的大爺爺撫著胡須沉吟,二叔若有所思,三叔卻是驚詫惶恐,韋珣的爺爺只一個勁的呼嚕著煙筒。
“大爺爺,爺爺,二叔,三叔。如今亂世或至,家族若不早做打算,將來一步慢步步慢,到時錯失良機豈不后悔莫及?
“珣知曉家族存續乃第一要務,不敢教家族冒險。亦知曉改朝換代不是一件易事,沒有兵馬糧草都是空談,不過珣心中已有些許謀劃。”
“如今朝廷數次慘敗辱國,加之連番打壓我南方漢人,南方各地百姓(士紳階層)多有不滿。“
“若是未來三五年內清廷再次大敗,必定有更多的人看透清廷的外強中干,屆時如元末那般心懷復我漢人江山的豪杰必定群起。”
“家族之中子侄眾多,有我無我并無大礙。但求家族予以些許資助,趁著如今世道還算安穩。游歷一番結交一下四方人杰,亂世來臨即可趁勢而起。”
說完,韋珣希冀的看向兩位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