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下鄉,既是休整也是培養預備役力量。現如今想要在中華施行預備兵役制度是不可能的,因為政策的執行力度一到縣城將會極大的考驗地方士紳的配合性。
不過在臺島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日軍這頭餓狼在一旁窺伺,不論是士紳階層還是底層農民都知道一旦日軍占領臺島,那么他們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韋珣對此樂見其成,甚至排除同族的兄弟們往各個縣召集士紳,告知他們日本對待本國民眾是如何的,將來對待他們又會更恐怕。
輿論在傳播,新的軍隊已經在訓練整編,有良好名望的士紳被提拔成為地方官吏,大半個臺島開始備戰備荒,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韋珣也好好的體驗了一把大人物的風光,隔三岔五的給政法大學和軍校的學生授課,也會帶著親衛騎馬到臺中周圍日程不超過兩天的村鎮視察。
有時候甚至韋珣會想,再過半年,只臺島就可以為自己提供超過十萬的現役軍隊和20萬完成基本軍事訓練的預備役。
可惜,事情往往朝著自己最不想看到的方向發展。僅僅過了兩個月,一艘從長崎開往歐洲的法國商船就傳來驚人的消息,日軍就再次整編大量的士兵,其目的不言而喻。
孤懸海外且被日本海軍掌控完整制海權的臺島唯一的消息來源就是樂于助人的法蘭西人了。韋珣兩次擊退日軍的大規模進攻讓法國人看到了投資的未來,尤其是槍械、火炮、彈藥都是大宗高利潤且現金結算。對于韋珣提出希望在遠東的法國商人協助提供日軍情報的要求欣然接受。
法國人提供情報幫助也是韋珣敢下放軍隊到地方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知曉日軍成建制的現役兵力,在近衛師團被重創,第二、第三、第五三個師團也疲憊的情況下日軍想要重新組織進攻最少需要兩個月。
收到情報之后,韋珣下令軍隊開始就近集結,這一次,韋珣決定寸土必爭。
兩個月的緩慢休整,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已經恢復元氣,戰斗力也有原來的六成,新建三個師也有五成戰斗力,炮兵連開始分派到各師。
眼見著義勇軍開始排兵布陣,為了阻止義勇軍完成戰略布置,龜縮在臺中港艦炮掩護下的第二師團和第三師團分兵兩路。
雖然這兩個師團主要的目標是威脅臺中,防止義勇軍調集大規模部隊反攻新竹,兩軍三天兩頭試探進攻,但這一次師動真格的了。
第二師團直接登陸虎頭山防止像之前一樣被義勇軍利用地勢阻擋,切斷臺中與苗栗縣的第四師、第五師的聯系。
第三師團登陸布袋港,目標直指嘉義縣。
大戰,再度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