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中雖然流傳著義勇軍早晚會打回老家的消息,沒有想到的是會那么快,那么急。尤其是在軍官告知為何伐清的原因居然是清廷恬不知恥的想要他們再去做清廷順民奴隸,全軍上下都極為憤概。
打回老家去,推翻滿清成為了軍隊新的宣傳口號,許多士兵甚至幻想著自己到時候高頭大馬的打回老家,將以前欺壓自己的豪強揍一頓。
尤其是那些當初不明所以被“賣”到峴港的人,快兩年沒有見到家人,打回家鄉讓他們和打了雞血一樣積極。
船只的征募比想象的速度要快,臺島的漁民漁船踴躍支持。閔、粵兩省的人民在接觸到外交部的干部,知曉只要架船運送義勇軍不僅有賞錢,只要愿意跟隨義勇軍的都可以在臺島或者海南島獲得屬于自己的土地,于是紛紛架船操舟集結在臺南、臺北的港口中。
這一次沒有誓師,沒有戰前動員,因為對付的是腐朽的滿清舊式軍隊,他們不配。十幾年后北洋只十來個師都可以讓清廷急單到退位,如今一群綠營兵毅軍哪還被擊敗了日軍的義勇軍放在眼里。
第一師最先登陸福州,迅速攻占了毫無防備的清軍岸防炮臺,丟了番臺衙門,丟了軍械庫。沒有任何風聲告訴他們會遭受進攻,直接被義勇軍打得抱頭鼠竄,只遇到零星的抵抗第一師就順利奪取福州。
第四師在次日就登陸了廈門,取漳州,之后行軍一般攻占了泉州。
第二師在臺南于九月15日登陸汕頭、短短一日之間潮、汕、揭陽就被第二師完全奪取。
第三師9月17日才到達廣州珠海,次日兵臨廣州城。
第五師三個團也在九月18日順利登陸海口、三亞兩地。
一時之間,閔、粵震怖!南方震怖!天下皆驚!
綠營不如毅軍、毅軍不如日軍、日軍與義勇軍半斤八兩。但凡知曉一點天下大事的人都知道僅靠閩粵兩省的軍力,韋珣麾下的義勇軍是猛虎出山勢不可擋,整個南方看起來唯一可以與義勇軍一戰的是老將馮子材和他的萃營。
但是馮子材和他的萃軍因1894年的甲午戰事調到了鎮江,如何能解廣州危局?
粵省商貿、閔省茶葉可是天下前列的納稅大省。一旦粵省有失,只怕清廷的稅收就少了一大截。
粵省不能丟!這幾乎是清廷所有人統一的意見。
9月20日,韋珣進入了廣州城,也見到了所謂的朝廷特使。
“韋大人,太后可是允諾了您封公抬旗的殊榮。您只要點頭撤兵,臺島就永世為您韋氏的封地了。”
一個尖嗓子的老太監陪著笑臉說著“圣上”的旨意。
韋珣聽不慣他的嗓音,更對封公抬旗沒有興趣,揮揮手說道:“拖下去。”
兩個衛兵惡狠狠的架著他就走了出去。
“命令閔、粵兩省義勇軍軍官,凡是旗人身份,無論滿漢盡數抄沒家財、所有旗人收押等到處置。”韋珣眼睛看著廣州城對面的滿城,嘴上露出冷笑:“哼!清廷拘押我韋氏遠親,那我也以怨報怨。再讓各師把所有清廷官員拎到大街上,張貼告示,告訴鄉親們,只要被冤屈被欺壓都可告訴義勇軍官員姓名和罪名。有欺壓良善者、貪贓枉法者,一律抄沒家財,就地問斬。”
“是。”一旁的參謀快速的書寫命令,遞給韋珣確定簽字之后轉身出去。
”等等,你讓各師注意一下,告發這些官員的鄉親都說服他們到臺島來,不然以清廷的那群野豬皮的性格,我們一走他們就是死路一條。“
“三百年了,這些奴役漢人的八旗權貴該付出利息了。還有那些尸位素餐之輩,年年搜刮年年進貢,這些民脂民膏我就暫且收下,算是你們身為華夏人作出該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