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事情,做著做著就習慣了。就比如紫禁城內清廷,從乾隆年間開始割讓疆省西北,之后又割讓尼布楚,再割讓外東北,割讓貝加爾湖,割臺島。比起義勇軍想要北伐,奪取長江以南的威脅。韋珣開口要求瓊州府這個化外蠻荒之地作為賠償,雖然丟人丟臉,但是形勢逼人,厚著臉皮也就答應了。
韋珣也是個說話算話的人,當天就下令釋放了所有滿人和這些犯了小錯的官吏作為誠意。之后開始征募大量的船只運送資源到臺島和海南島。
比起臺島的貧瘠資源,瓊州島的發展潛力無疑要大很多。所以有超過六十萬粵省民眾被遷移到了海南各縣,這些民眾大都是在當地沒有田地的貧民百姓,在義勇軍宣傳下知道跟著他們可以獲得田地耕種,其中尤其是有親族在臺島的人居多。
有了人口地盤和資源,韋珣心中的大工業計劃也可以開展。
臺島因為工業資源貧瘠,所以也就只能基本維持原有的產業,在原有基礎上擴建一條環島鐵路干線,發展一下臺島作為遠東遠洋貿易港口的優勢,再做做輪船運輸行業就差不多了。
在瓊州島,韋珣有著一個巨大的工業計劃。第一步,在昌黎縣石祿鐵礦區建立煉鋼廠,依托對面安南豐富優質的煤礦資源。
然后在利用鋼鐵發展重工業,如鐵軌、輪船、步槍、火炮這些。
再利用鐵軌,鋪設環瓊島鐵路,大力建設海口港區,將從福州船政局搬來的福州造船廠和船政學堂安置在此。
海口,將是大國海軍夢的第一步。而這些,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從歐洲進口機械。
比起工業建設,韋珣更迫切的是希望盡快組建一支有一支可以自保的海軍,最好能對抗日軍的聯合艦隊。
雖然現在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只有六萬噸,但是之后十年期間,其總噸位達到20萬噸并由此躋身列強。哪怕是現在到之后的數年,日軍將會添置數艘大型戰艦,現在如果不準備追趕,海權喪失之后,兩島的基本盤就是各自為戰,后患無窮。
自己建造顯然是不可能,再過五年后還可能勉強建造一下三千噸舊式的輕型巡洋艦,再過十年才能建造戰列艦。
時間上也來不及,花錢買設備過來也沒工程師可以搞定上萬噸的戰列艦制造。
最方便的自然是委托他國建造,現在造船工藝最好的是英國,但是以英國人給他國建造外售軍艦時閹割的尿性,韋珣可不想找他們。
法國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他們的要價可能會高不少,而且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韋珣建設起一支在遠東可以威脅他們利益的海軍。
剩下的兩個選擇自然就是美國和德國了,美國的造艦技術只能說是不錯,裝甲技術更是落后歐洲一代。
韋珣在德國留學的一年多可是結識了不少的德軍權貴,尤其是威廉二世即將野心勃勃的搞海軍,準備大力發展公海艦隊的德國正愁沒人給他們下訂單讓船廠練手呢,造船廠更是會心里樂開花一樣很樂意的為他服務,畢竟軍艦制造能賺大錢。
既然決定造船,造什么樣的船又成了韋珣關注的重點。如今是1896年,前無畏時代在九年后就落后了,無畏時代的來臨會使現在建造的前無畏戰艦直接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