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雙贏的交易順利的達成,法國方面完全不擔心韋珣會搞小動作,因為強大的法國遠東艦隊只要動動手就能讓韋珣的海南島和臺島兩個基地成為案板上的肉。
今年已經快要結束了,所以不計算在內,但是韋珣可以在此期間組織人員做先期工作。
有著大量金錢和糧食的義勇軍開始在閔省、粵省大量招募佃戶。韋珣的目標是最少招募六十萬戶農民,畢竟這個年頭的耕種技術全靠人力畜力。以每戶標準兩個成年人2到4個孩童的家庭的耕種能力來看,每戶配上耕牛可以耕種的土地是20畝,但是顯然韋珣在短期內無法獲取大量的耕牛,所以只能以大量的青壯勞力來取代。
大量的招募農民引起了清廷地方政府的注意,但是才剛剛經受一次義勇軍“洗禮”的閔、粵兩省官員哪敢阻撓,要是阻撓了義勇軍再次渡海過來自己官位都不保。而且韋珣只是讓人去招募農民,華夏啥都不多,唯獨人多。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都假裝不知道這回事。
閔省人口雖然不多,但是人均耕地少;粵省卻是人口稠密得厲害。兩個省招募60萬戶農戶雖然有點難度,但這也只是運送農戶不便。
尤其是閔粵兩省土、客兩族百多年來不斷的爭奪土地,他們對于土地的需求和期望也是最強的。
作為一個掌權者,這種事情自然不用韋珣去操心。尤其是臺島的士紳和新近投奔的一大批沒有被軍校和政法學校錄取的士紳子弟別的不會,管理佃戶那基本上都是從小耳聞目染的,而且還有這些士紳的管家、賬房。
短短一個月,韋珣就組織了四千多識字會計算的員工。至于怎么讓民墾公司在河內平原扎下牢牢的根基,后世的種花家在疆省的生產建設兵團就是很好的老師。
四千多識字人里充斥著落魄的秀才,店鋪里學會了算盤略懂一些字的伙計,賬房,管家,還有在主家沒有出路的管家二兒子,賬房的三兒子等等。不管出身,不管品行,只要有點能力民墾公司照單全收。
民墾公司分武裝保衛部,運輸部,種植部。武裝保衛部是提拔在戰爭中立功且懂一些軍事常識的士兵組成干部,然后填充大量的民兵預備役。運輸部現在專門負責將招募到的農戶運到海防,之后的工作將會是運輸生產的稻米貿易到其他地方。種植部則是農戶們所屬的部門,農戶們種植的稻米一半將繳納給農墾公司,其余歸農戶所有,如果農戶有富裕的稻米,農墾公司將以市價(華夏國內)的七成收購。
農戶以一百戶為一個村,配備一個排的武裝保衛部士兵,一但遇到安南人上門搗亂鬧事或者出現團伙性質的劫匪,周圍數個村的武裝保衛部士兵將會集結起來進行清剿反擊。
武裝保衛部在平時也需要幫助村里的農戶耕種,農閑時訓練農戶家中的青壯。
只是通知了一下阮朝這個有名無實的統治者之后,民墾公司在錢海、太瑞兩地就毫不客氣的開始建設村落驅逐安南本地人。
道義?仁慈?對安南這個國家毫無好感的韋珣才不會和他們客氣,所有的武裝保衛部的士兵接受到的命令是:“一但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脅可以直接開槍射殺當地人。”
或許在百年后這件事情會成為韋珣的污點,但是舍我一人清名,換取華夏民族的發展空間,何其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