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珣把目標放在德國的四艘主力戰列艦艦上面,分別是1898年五月下水的愷撒.卡爾大帝號,1898年七月下水的愷撒.威廉大帝號,1898年二月下水的愷撒.威廉二世號,1899年一月下水的愷撒.巴巴羅薩號。
這四艘艦船因為韋珣在1896年向德國提供的設計圖紙,在設計上和黃帝號這六艘戰列艦理念相同,受到華夏海軍自信的采購六艘戰列艦的影響大膽采用了克虜伯滲碳鋼甲,武備方面則是兩座三聯裝305mm火炮和五座3三聯裝152mm火炮,動力方面也和黃帝號如出一轍。目前這四艘艦船都已經舾裝服役。
其中愷撒.威廉二世號在1896年4月開工,在1896年年底接到六艘黃帝級戰列艦的訂單之后發現他們正在建造的愷撒.威廉二世號設計有很多地方對比只多了一千噸的黃帝級多有不足,于是果斷的拆除重建。
原本是1898年建造的愷撒.巴巴羅薩號也因此提前建造。畢竟原時空的這一級戰艦因為要不斷改進設計,在沒有韋珣這樣先知先覺的情況下只能不斷在建造中積累改進。
在這個時代,德國的公海艦隊發展極大的受到了韋珣的影響,先進的設計理念讓公海艦隊計劃建造的戰列艦統統被擱置一旁。
還記得當時定購六艘艦船之后,優秀的設計讓公海艦隊眼饞。想要建造這種優秀的戰列艦,又要維持海軍和國家的顏面,中途通過幾次簡短的談判,德國提供了不少的優惠,讓韋珣對外宣稱黃帝級設計圖是德意志設計的。六艘戰列艦雖然建造花費上沒有給予優惠,但是戰艦下水后的武備舾裝卻是打了個六折,在瓊州的海軍造船廠也獲得了更好的造船技術支持,瓊州的重炮生產工廠能生產205mm艦炮德國人更是慷慨,最后附帶了長達十年的每年120名海軍官派留學生。
為了展現列強的尊嚴,這四艘戰列艦不同于只有一萬兩千噸到一萬三千噸的黃帝級。最先建造的愷撒.威廉二世號一萬三千七百噸,第二艘愷撒.威廉大帝號一萬四千五百噸,第三艘愷撒.卡爾大帝號一萬五千五百噸,最后一艘愷撒.巴巴羅薩號達到了恐怖的一萬七千噸。
德國人的戰艦制造水平、工業實力、科技實力從這逐漸增加的噸位中可見一斑。
一萬七千噸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打折扣的無畏艦了,在1900年可以算得上全世界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四艘戰列艦總造價只算成本恐怕都要超過四百萬英鎊(新技術和大噸位會增加成本),想要購買的話德國人肯定要考慮自身的發展和安全,所以購買現役的新銳戰艦肯定要被宰一筆。
不過哪怕多付出一些金錢也是值得的,畢竟錢沒了可以再賺,要是這一場戰爭沒有一個利于華夏的結果,那么未來列強肆無忌憚的插手影響更大。
除此之外,滿身彈痕的黃帝號和女娃號除了必要的休整和維護,幾乎所有時間都在護航復興軍從海路運輸彈藥輜重和兵員,增強東北戰場的實力。
凡事先往最好的目標努力,往最壞的結果考慮后手是韋珣行事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