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自然是顯著的,現在德國人的305毫米艦炮性能比和英國人的不分伯仲。
最后海軍拿出的方案又是大沽口那一套,韋珣看了直搖頭,直接就把程璧光等人叫過來訓斥一番。還是他又不知道一般炮臺怎么設計,可是他知道自己未來的敵人海軍實力有多強大,于是擔心炮臺被摧毀就開始假想堡壘型永固炮臺。
整個炮臺堡壘是半圓形半封閉結構,外部由鋼筋混凝土然后在中間用上十二厘米厚的克虜伯鋼板強化炮臺防護能力,后面又是一層鋼筋混凝土。炮臺內部上下三層,分別是最底層的彈藥庫,中間是機械裝彈機械,最上方是一門可以全方面轉向的火炮。
但是海軍哪里會造這樣的玩意,好在有韋珣給出的草案,海軍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嘗試建造了幾座實驗性質的模擬炮臺之后總算弄出了最終版本。
韋珣看了一下不就是被咬了一口的饅頭然后在饅頭上扣出射界?不過韋珣很滿意,反正他是不懂岸防炮怎么建造的,只要能打能抗,管他什么樣子。
整個洋浦港從新揚到排浦,整個洋浦灣呈口袋狀在兩岸被布置了三十四座炮臺,分別新揚和排浦布置了七座炮臺,四座被布置在黑巖到新基;其余炮臺以大概一公里左右的距離平均分布在岸上。
這樣布置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敵軍戰艦通過大口徑艦炮向軍港炮擊,畢竟目前聯合艦隊的最大口徑艦炮也才305毫米,最大的射擊范圍在11公里左右。
如果不這樣布置敵艦很可能會冒著岸防炮的炮擊進行遠程炮擊,戰列艦皮實,挨上一兩發炮彈運氣好也就是輕傷,占地面積很大的船塢及附屬設施還要軍港的生活區只要挨上一發炮彈,炮彈落點的方圓幾十米就會直接被完全的摧毀,大口徑的炮彈爆炸產生的余波威力也是極為恐怖的。
三十四座305毫米口徑的炮臺在海軍分析看來,完全不懼怕日、俄海軍聯合起來將己方堵在門口。
畢竟可以通過布置水雷來制造人為的可通行航道,岸防炮又可以經過定點射擊記錄航道的射擊參數,一旦敵軍艦船想要從航道通過,必定會岸防炮可怕的命中率上付出慘重的代價。更別說軍港之中還有四艘和敵人口徑一樣的戰列艦了。
八月7日,毛熊的太平洋艦隊氣勢洶洶的到達那霸。
像是要發泄在東北戰場一直被動的怨氣,七艘戰列艦,六艘裝甲巡洋艦,八艘防護巡洋艦組成的龐大艦隊耀武揚威一般在臺南、臺中、臺北進行了幾輪炮擊。臺南因為是臨海城市,大半個城區被摧毀,火勢隨后將整個臺南化為灰燼。萬幸的是因為復興黨提前疏散了百姓,沒有造成太大傷亡。臺北和臺中因為在有天然的山嶺阻擋,損失也算不上大。
自感已經達到震懾復興軍,達到了重整毛熊的名聲的艦隊放棄繼續炮擊城市,而是前往琉球的那霸。
腳盆雞此時已經開始執行登陸計劃,最先發起登陸的是富川港待命的三個師團,由毛熊的三艘巡洋艦進行護送。
其實說是護送不如說是逼迫,腳盆雞在臺島和朝鮮可是交手好幾次的,對雙方的戰斗力一清二楚。
要不是考慮到六國聯盟的商討的戰略計劃和毛熊現在七艘戰列艦到了東亞,成為了東亞海軍實力最強的艦隊,腳盆雞除非是腦袋有病才派兵到海參崴那里吃力不討好。
打贏了,什么都撈不到,打輸了,可能成為毛熊為了給國內交代的甩鍋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