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盆雞最想要做的就是奪得旅大地區,只要奪得旅大地區,那么腳盆雞就可以從陸路上溝通朝鮮。
旅大和朝鮮的陸地通道被打通,那么整個東北地區以及北平、天津、錦州還有山東半島都是放在他們嘴下的肉,只要有機會就可以隨時下手。
可惜現在名義上旅大地區還在毛熊手中,這次占據不了多久,等戰爭結束還得交到毛熊手中。
腳盆雞大本營考慮到未來的侵略計劃和時下戰局,于是必然會將目標放在了從莊河到大洋河到普蘭店這一帶。
這一帶靠近沿海,到處都是便于登陸作戰的好地方,人員物資的運送便捷,鴨綠江防線的友軍部隊也能牽制住復興軍的支援。
如果復興軍跟清廷一樣那就更好了,借助艦炮的火力支援,復興軍哪怕有十個師的兵力防御也會被粉碎。
從丹東到莊河再到旅大地區,只要是通往北方的道路上多有一群群拖家帶口的百姓,這些百姓在聽到腳盆雞要來之后趕緊加快了步伐。
甲午之戰才五年多,當時腳盆雞占領軍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遼東半島的旅順,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
只有埋尸的36人(后經考察,生還者800余人)幸免于屠殺,死難者人數到后世都沒有完整的證據證明到底死了多少人。
不過不管旅順大屠殺死了多少人,腳盆雞在遼東半島的名聲已經傳開了。再加上的蓄意宣傳,民眾害怕成為腳盆雞這個屠夫的刀下亡魂,所以百姓的撤離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一艘艘運輸船運載著兵員和物資大張旗鼓的在莊旅大、東港兩地登陸。
三個師團率先登陸金州,旅順、大連、金州就這樣輕易的被腳盆雞占領,隨后腳盆雞登陸兩個師團兵不血刃的拿下莊河。
不過這些地方對于丹東防線的影響微乎其微,雙方爭奪的焦點在大洋河到丹東。
丹東鴨綠江防線如果敵人不發起登陸作戰恐怕真的稱得上是天塹,北邊背靠山地丘陵,依托鴨綠江防線,敵人的兵力投送極為困難。
除了鴨綠江入海口那一段較為平坦之外,防線北部復興軍只留了一個師的部隊,在數個渡口布置兵力防備腳盆雞突襲到鳳城。
比起陷入詭異寧靜的鴨綠江和尚未交火的旅大地區、莊河地區,比起旅大地區和莊河地區的暢通無阻,腳盆雞五個師團的陸軍雖然順利登陸東港,然后兵分兩路。
兩個師團一路向西,在東港西面的淺塘溝、小寺山遭遇復興軍。
進攻的師團是曾經在臺島與復興軍交鋒過的第五師團,在追擊襲擾的復興軍尾隨到達小寺山之后,第五師團見到又是他們最為擔心的山地攻堅戰。
在臺島吃了不少苦頭的腳盆雞也思考過如何復興軍的攻破山地塹壕陣地,也做出了很多破解的預想。
第五師團和第十一師團兵分兩路,打算將小寺山的兩個團徹底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