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外蒙王公貴族有近四成被毛熊利用消息的閉塞和已經被他們控制的活佛成功誘導投靠,尤其是毛熊閉口不談復興軍的防守優勢。
從兵力優勢、滿清的支持、襲擾復興軍補給線的重要性等方面來向他們分析這一次戰役的勝利必將師毛熊。
而是對王公貴族和活佛允諾只要支持他們,戰爭勝利之后會幫助他們建立國家,抵擋復興軍和滿清的后續清算,讓他們成為外蒙的主人。
除了想要威脅復興軍的補給線,毛熊更多的考慮的是如果瀚海防線無法擊破,那么策動外蒙的自立,然后將其納入附庸國以此來維護沙皇的威望和給國內一個交代。
這也是最近幾日毛熊外交官哪怕在金主法國的斡旋下頁不愿意真正承認失敗,轉而要求復興黨承認外蒙分離(懂?防屏蔽)出華夏。
這一張牌打得確實不錯。因為復興軍現在騎兵師才剛剛組建,只有不到三個師的兵力,還未形成戰斗力。
以呼倫貝爾到庫倫最少七百公里的直線距離,到赤塔最少六百公里的距離,復興軍想要鎮壓這些王公貴族無疑是鞭長莫及。
甚至于韋珣和復興黨的一些人商議一下外蒙分離出去的原因,恐怕其中滿清也出了一份力。雖然不至于承認外蒙的分裂,但是比起只是要滿清割讓領土的毛熊,復興軍可是要奪他們“大清的江山社稷”。
其中關鍵孰輕孰重?尤其是在復興軍在戰略上取得絕對的優勢,東北戰事結束之后必然會將勢力擴展到外蒙,滿清在北方沒有足夠精銳的部隊抵擋復興軍,引外邦援助理所當然。
庫倫的情報人員傳來的的情報就是明證,不僅是毛熊“商人”的增加,大量武器更是暢通無阻的用馬匹運送到庫倫,而滿清在庫倫的官員卻好像沒有看到一樣。
只休整了半個月的第二十一師和第二十二師這個時候被調動,并不是復興軍要想庫倫動手,更多的是為了保護中東鐵路的安全。
可是從呼倫貝爾到滿州里到赤塔再到卡班斯基,近八百公里的鐵路沿線無險可守,防不勝防。
此時的齊齊哈爾,兩個師的騎兵已經開始集結隊伍。
吳佩孚和鐘松文(虛擬人物)騎著馬一起巡視著兩個師的騎兵,等兩人從最前排走了兩遍之后,吳佩孚拔出指揮刀,鐘松文也隨后拔出指揮刀。
“出兵!”
當出發的命令下達,馬蹄聲和戰馬的嘶鳴壓過了所有的聲音。
等騎兵緩緩從他們身側走過,鐘松文滿臉的意氣風發:“子玉兄,此乃我們騎兵第一次出戰,為何愁眉不展?可是懼怕哥薩克和外蒙偽軍?”
吳佩孚轉身看向他,有些無奈的說道:“縱使有敵十萬,何懼也?某憂心的是外蒙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