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復興軍只有你我,加上祝士衍三支騎兵師,不過兩萬五千人,撒在外蒙偌大的草原也不過塵埃野草。”
鐘松文聞言也收斂神色,贊同的說道:“本來我們騎兵科的同學大都是南方人,加之校長不善騎兵,并未專程授課,騎兵淘汰不過十年之內的事情更是讓我們雪上加霜。否則多幾個能當大任的同學,如今也可以多幾個騎兵師,不至于如此被動。”
他和吳佩孚還有十多個同學是僅有的一期騎兵科,這還是因為復興軍在東北丹東一帶站住腳才開設的課程。
韋珣不會大力發展騎兵已經是必然,他們雖然不會感到不公,但是對自己被任命到騎兵也是心中有點郁悶的。
當初因為騎兵科只是輔助科目,因為需要了解敵軍騎兵作戰方式才開設的。結果中途韋珣又命令從軍校中挑選騎兵人才,因為他們這些人在考試的時候成績不錯才被臨時拎出來做騎兵將領。
吳佩孚振作了一下心神,把這些負面的心緒拋飛腦后:“不談也罷,既然上峰有命,我等軍人自然從命,不過血染沙場、馬革裹尸而已。”
“是極!祝士衍部駐守興安盟,和我等會和是不可能了,我們得先到滿洲里。”
按照總司令部給予騎兵軍的作戰命令,三個師的騎兵部隊以吳佩孚為軍長組成第一騎兵軍,保障中東鐵路的順利運行。
這個任務看似簡單,卻給他們極大的壓力,幾百公里的鐵路沿線,守得住一處守不住別處,作為對手的敵人更是這個時代機動性最強的騎兵。
而騎兵軍軍長吳佩孚想出的戰略就是以騎兵連為單位,將敵情偵察的哨兵撒出去以掌握敵人的動向,三個師的騎兵集結在赤塔、滿州里和呼倫貝爾之間的額倫察布。
額倫察布在三地之間,可以快速地支援中東鐵路的交通要道,就算敵人的騎兵想要滲透進來襲擊炸毀拆毀鐵路,也能及時的進行阻攔。
雖然補給方面很可能隨時被敵人的騎兵進行襲擾,但平靜沒多久的瀚海防線此時已經打得熱火朝天。
毛熊軍隊的炮火集群,步炮協同,塹壕掘進突破等突擊戰術已經使用的越發熟練。而復興軍的陣地確實縱深寬廣,實行的是彈性防御和答縱深戰略。在斯柳江卡以南的丘陵和山脈上構筑了近二十道防線。
雙方的戰術都有極強的目的性。毛熊希望以優勢兵力擊破復興軍的防御,重新踏上瀚海以東,挽回敗局。復興軍則想要依靠防御作戰的種種優勢來給敵人造成大量傷亡,使敵人因傷亡過大不得不放棄進攻。
為了應對毛熊軍隊發起的大規模突襲,復興軍在斯柳江卡布置了四個師,三個師布置于前線,一個師作為預備部隊,另外兩個師一個部署在卡班斯基和卡班斯基到巴爾古津沿岸的可登陸地點。
這一次毛熊軍隊顯然是出了全力,西岸的奧爾洪地區集結了三個師的兵力,貝加爾港集結了四個師的兵力。
他們先是以八個師的兵力從復興軍防線的東北,正北,西北三個方向部分晝夜輪流發起進攻。然后利用漁船運輸船先是將進攻目標放在卡班斯基和斯柳江卡防線之間的補給線,企圖從湖面登陸,尋找有利地形截斷復興軍的補給。之后又從奧爾洪地區運送兩個師發起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