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珣可不打算在未來的戰爭中將騎兵用來和敵人正面剛,利用沙俄西伯利亞廣闊的平原進行機動作戰,再以步兵軍團層層推進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而想要在西伯利亞進行大規模作戰,就必須平定外蒙,清除那些搞分離的外蒙王公貴族。
只要庫倫掌握在手中,復興軍就可以在遼闊平坦的草原上修建鐵路,從鐵路運送兵員、彈藥和物資到瀚海防線。
西外蒙可以慢慢去收復,韋珣才不會像后世網文中的統治者那樣害怕外蒙的人搞事情,進行一定的退讓和彰顯大國風度的寬容。
他巴不得這些人旗幟分明的站出來和自己完全對立,這樣收拾起來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外蒙的不穩定因素。
此次復興軍八個師的騎兵分三路進攻。
四個騎兵師從瀚海南部出發,戰斗目標是直接攻占庫倫,將這個外蒙的中心掌握在手中。
兩個騎兵師從滿洲里出發,向西緩步前進,給外蒙王公逃跑和召集死忠的時間。
最后兩個騎兵師則從宣化分兵,一路進攻大同、朔方,一路進攻烏蘭察布、呼和浩特、綏遠、巴彥淖爾,徹底收復晉北和河套地區。
除了滿洲里這一路,其他兩路都派有輕裝步兵師協助。
北路因為協議限定瀚海防線駐軍規模,正好抽出三個輕裝步兵師,此時正駐扎在赤塔,即便靠步行到達庫倫也只需要十一天。
南路則調遣了四個輕裝步兵師,兩個師駐防大同,一個師駐綏遠,另外一個師駐防鄂爾多斯。
以現在外蒙王公的實力,才不過三個半的騎兵師,戰斗力和戰斗意志都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自從復興軍取得瀚海防線的全面勝利之后,外蒙王公雖然依舊獲得了沙俄的支持并提供了武器,但是復興軍強悍的戰斗力讓不少王公貴族都知道不是復興軍的對手,暗地里和復興軍乞和。
不過韋珣看到這些人的乞和條件之后直接撕碎,想都沒想就下令給負責外蒙吳佩孚,想辦法盡可能多的逼迫外蒙王公和貴族站隊。
外蒙的王公貴族拿出的條件看起來要求不高,但是完全就把復興軍當作滿清。想著只要明面上臣服,然后他們可以繼續在外蒙做自己奴隸主的王公貴族生活。
主要的要求就是不干涉他們外蒙的內部自治,發布公文確認他們在滿清時候獲得的特權,承認他們的特殊爵位。
相對于的,他們將會承認并支持復興黨對外蒙的統治并進獻大量的牛羊牲畜,復興黨在庫倫駐軍他們也會提供部分糧草。
所謂的威服四夷,得到所謂的口頭稱臣納貢,韋珣一點都不在乎。
能用武力物理取得的東西,為了虛名給后世留下隱患的事情他可不會干。尤其是在東方世界,華夏的朝貢體系更多的像是黑澀會中一群小弟拜華夏做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