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攻勢如火如荼,北路和中路也進行得異常順利。
騎兵第二軍軍長鐘松文領兩個騎兵師從滿洲里出發的時候才2月23日,4月28日在哈倫博爾兵分兩路,順著克魯倫河南北沿途前進。
他們緩慢的行軍速度給了心存異心的部族機會,近三分之一的外蒙部族騎著馬匹驅趕著羊群向庫倫,而復興軍也不追擊,只是沿途將各個失去領袖的部族聚集起來留下部隊進行軍事管理。
北路的吳佩孚率領四個騎兵師的兵力,短短六日之間就收復了沙林高勒、額爾登特,兵臨庫倫的時候時間也不過是五月2日。
而外蒙王公在復興軍收復沙林高勒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逃跑,吳佩孚則留下一個師的騎兵管理庫倫周邊,帶著三個師南下收復瑞塞特、那林提爾和博恩博格,徹底封堵住東面逃來的外蒙分離勢力。
對于復興軍來說,收復外蒙的難度幾乎也就比行軍難一點。尤其是眼下沙俄被復興軍大敗一場,想要像另一個時空的民國那般干涉華夏內政幾乎不可能,最多也就暗地里售賣槍支彈藥給分離勢力。
真正需要費心費力費時間的乃是如何處理后續問題。
首當其沖的就是傳染病,可外蒙因為其宗教問題,已經形成了風俗習慣。一個民族因為某種宗教形成了信仰,想要根除就極為困難。
可不解決信仰問題,那么想要解決其他問題都是極難的。
復興黨在奪回瀚海建立防線之后就開始考慮外蒙問題如何解決,可惜都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
最后還是韋珣想起外蒙和內蒙因為喇嘛教和滿清削減人口的原因,偌大內外蒙古加起來的人口不到八十萬。
既然人口少,那還用顧忌這顧忌那干啥。在韋珣的提議下,復興黨快速制定了五個階段的蒙古治理方案。
第一階段,在外蒙實行軍管,召集中醫團隊治理性病;第二階段,向普通牧民宣傳喇嘛教和滿清的歹毒用心,利用宣傳手段消減喇嘛教對蒙區的影響力,避免牧民對喇嘛教盲目支持。
第三階段,去宗教化,完全抹除喇嘛教的影響,想要完全消除喇嘛教的影響,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再對信仰加稅,鼓勵牧民改信和他們原始宗教長生天相近的道教。
第四階段是培養一匹精通蒙漢語言的教師,在蒙區展開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從根本上增加未來蒙區對華夏的向心力。
第五階段則是前三個階段取得效果,開始進行對蒙區的計劃生育;前期鼓勵生育,等到人口達到一定程度后進行再限制生育。
第五階段是韋珣補上的,他可是知道在拜托喇嘛教的禁錮之后,蒙區的人口激增可能給草原帶來的生態破壞的。
想要以后不在北平吃風沙看沙塵暴,對于蒙區的環境保護勢在必行。人口的激增帶來的是放牧規模的擴大,比農業帶來的破壞更大。
韋珣給蒙區限定的人口閾值在一百六十萬左右。這個規模的人口哪怕是蒙區出現大規模的分離主義,依舊無法威脅到華夏。
外蒙人口真要是像清代之前擁有一千二百萬人口,復興黨為了地區穩定,肯定不會實行這樣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