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只有八十來萬,想要翻出什么浪花,那基本不可能,別說復興軍如今有八個師的騎兵,就算只有四個師的騎兵也可以完全穩定住蒙區。
歸根結底,蒙區的穩定在于國家強盛。只有華夏真正的強盛了,民眾自然會極力支持國家,從內心上拒絕脫離。只有華夏強盛了,如沙俄、英法那般在邊疆鼓動和支持分離主義的人才沒有機會。
整個蒙區加上唐努圖瓦領土總面積近158萬平方公里,是后世華夏領土的六分之一還多。偌大的領土,蘊含了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
韋珣甚至想要等自己六七十歲的時候,國家依舊擁有第三次工業**之后的完備工業,利用機械在外蒙地區開鑿人工運河,將整個外蒙地區的水力資源利用起來。
在西蒙古地區利用湖泊溝通水利,開展植樹造林;在東蒙古地區則挖掘一條大運河,將貝加爾湖的豐富淡水資源引入蒙古的克魯倫河,再開鑿諸多的支流,將蒙區打造成未來的塞上江南不是夢想。
不過這個計劃目前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只能暫且擱置。
想要治理好蒙區,肯定是要搞教育的。目前復興黨因為沒有精通蒙語的干部,只能在內蒙、黑龍江等地挑選可靠的青年培養。
好在蒙區將會在未來最少五年中實行軍管,以蒙區稀少的人口,比之華夏中原核心地帶的一個大縣都不如。
五個階段的蒙區政略看起來簡單粗暴,但在韋珣和復興黨看來是最行之有效的。
韋珣在后世不是體制內的人,也不知道這種情況復雜的地區如何管理,復興黨更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滿清既然可以依靠軍威迫使蒙區信仰喇嘛教,復興黨為何不可以依靠軍威來依照自己想要的治理方式呢?
五月20日,復興軍北路軍隊將東蒙古地區的分離勢力全部擊敗,拘押了近三萬青壯男女,婦孺達七萬余。
與此同時,南路已經收復了臨汾、沁縣。
就在滿清以為復興軍的目的是全面攻占晉省,切斷滿清洛東各省的聯系的時候。
在川省已經組建了半年的第二十三師到二十六師早已經磨刀霍霍,于5月15日秘密到達漢中。
第二十三師向安康北的古道打算越過險峻的叢山突襲西安,不過這一路因為商洛大山,想要取得成效要看滿清布置的防線了;第二十四師走鳳州,目標是在散關牽制敵人兵力。
另外兩個主力則需要繞道隴南,再北上天水,之后分兵走華亭、固原,從西面攔截滿清的退路。
不過這次從川省發起的攻勢不是為了消滅滿清,更多的原因是滿清在晉省、洛東各省搜刮了大量財富。
這是最后一次可以徹底圍堵滿清的機會,也是滿清最后可以搜羅財富的機會。等滿清被趕出陜西,到達西域之后滿清就沒有可能獲得大量的財富,他們更需要擔心的是:“吃什么?什么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