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12日,渤海灣。
比起開國典禮的旭日陽光,渤海灣卻是陰云密布,加上一艘艘戰艦煙囪上冒出的滾滾濃煙,整個渤海也布滿了肅殺之氣。
復興號郵輪是一艘華夏自產的三千噸小型郵輪,韋珣和各國外賓站在甲板上看著在對面緩緩駛過的華夏海軍艦隊。
“先生們,向我們駛來的是華夏海軍艦隊。”
揚聲器中傳來一個雄渾的男聲,開始給甲板上的觀禮人員介紹出場的戰艦。
“行駛在最前方的是我華夏海軍第一巡洋艦編隊,天樞號、天璇、天璣號及四艘輕型巡洋艦。”
“護衛在戰列艦兩翼的是我華夏海軍第二巡洋艦編隊天權號、玉衡號和第三巡洋艦編隊開陽號、搖光號及附屬編隊的十二艘輕型巡洋艦。”
原本海軍方面希望在這一次閱兵中介紹各戰艦的戰績,展現他們的勇武,可惜外交部那邊拒絕了。雖然外交部沒有權力阻止海軍這樣做,但是他們卻給出了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日本和沙俄的外交官也在。
如果華夏海軍在這樣的公開場合當作各國外交官的面說著戰績,無疑是在打他們的臉,平白無故拉仇恨啊。
“這七艘重型巡洋艦命名取自華夏自古以來對于北斗七星的稱謂,在古代,華夏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而在現在,他們是指引華夏海軍艦隊前進方向的前驅和堅實屏障。”
“九艘戰列艦行駛在最前方的是華夏海軍的第一戰列艦編隊,他們分別是炎帝號、神農號、蚩尤號、黃帝號。”
“三艘戰列艦的命名取自華夏民族形成前期的三位帝皇的名字,其中炎帝號是炎帝部落的領袖稱號。神農氏則是第一任炎帝,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是我們華夏中藥學的開創者之一。”
“黃帝號的名稱‘黃帝‘是遠古時代華夏各部落的共主稱謂。在黃帝軒轅氏繼承部落時期,因為炎帝部落的衰弱,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姜承爭奪部落聯盟的領袖位置,于是和炎帝戰于阪泉之野,經過三場大型戰役,黃帝和炎帝結成了親密的同盟。”
“而黃帝炎帝結成的同盟對抗的就是蚩尤,蚩尤是炎帝部落聯盟的勇士,也是第三任炎帝姜承的族弟。因為驍勇善戰的他與炎帝部落格格不入,所以他帶著部下尋找新的居住地成立了‘九黎‘部落。”
“為了對抗驍勇善戰的九黎部落,炎帝和黃帝結成了盟軍,雙方在逐鹿展開大戰,經過激烈的戰斗炎帝和黃帝的盟軍取得勝利。”
“這便是我們華夏人在現在號稱炎黃子孫的由來。”
“雖然三個部落和三個黃帝因為爭奪部落領袖的位置而相互征戰,但是他們來自于都是有血緣關系的同族,其共同的祖先是風姓始祖太昊伏羲。只是因為華夏遠古時期‘領袖‘實行的是選舉制,所以成為了不同的部落領袖。”
“而伏羲號正式華夏第二戰列艦編隊隊列第一艘的名字,他是之前介紹的三個部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