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法國想要保持和復興軍的關系不同,作為現在世界大哥的英國做出的決定是完全不一樣的。只需要看一看中亞地圖,再看看遠東地圖,薩道義就已經有了主意。
加強對高原地區分離勢力的支持力度,支持在西北吃風沙的滿清,將這兩個環境惡劣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的地方作為阻擋復興軍統一的步伐的絆腳石。
這兩個地方雖然能堅持多久薩道義不知道,但總能起到一點麻煩。真正的打手還是得靠日本,武裝日本在東亞牽制復興軍。
現在日本將甲午的戰爭賠款花的差不多了,不過其國內的工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陸軍方面已經能自給自足。只要提供一筆低息貸款,想來這個小弟會給予復習軍極大的國防壓力。
除了陸軍,海軍也是和復興軍差不多。只要等到年尾,華夏和日本的海軍實力差距就會拉平甚至憑借一艘無畏艦的優勢將會反超。
如果再多一艘或者兩艘無畏艦那就是巨大的優勢,畢竟華夏沒有新的購艦計劃。
雖然英國已經加入了協約國陣營,但是義務卻是有限的。
以法俄牽制同盟國避免法國快速戰敗,以日本牽制華夏避免沙俄被圍毆快速戰敗,然后提供資金和武器,讓兩邊的人打得頭破血流。
除非同盟國獲得大優勢或者戰爭的態勢走向明朗,否則英國式不會下場的。
日本公使石井菊次郎在參觀完兩天的閱兵之后,立即回到公使館詳細的向本土報告了情況。
拿到報告的日本內閣火速召開會議,可一番討論之后發現并沒有太好的辦法來解決華夏。不論是軍事力量還是人口資源,亦或者軍工業和財政,日本都不能和華夏比。
原本按照他們的預定計劃,先獲得朝鮮,進一步占領東三省,支持華夏內部割據。等東三省成為日本的糧倉和原材料供應地之后,直接發起戰爭獲得華夏的北方甚至全華夏,以此成立大東亞共榮圈。
歷史上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有著諸多巧合和他們暗中策劃的陰謀。
現在這條路走不通了。日本想要繼續獲得發展,必須獲得新的土地。
而東南亞是英法殖民地,南洋大都是荷蘭和英國的殖民地,北方是華夏新獲得的外東北地區,東方是前些年一起爭奪夏威夷群島控制權的白頭鷹。
遍觀世界,除了南美洲有部分國家不在列強的勢力范圍,幾乎沒有一塊可以供日本考慮的地方。
外相加藤高明見到眾人聽完消息之后都沉默,看了一眼桂太郎后開口說道:“皇國想要繼續謀求東北已是不可能,除非華夏內部出現軍閥割據.但我們之前拉攏的韋氏族人還未培植好勢力就被覆滅,其國內已無可以爭鋒的政黨和勢力。”
“以復興黨和華夏軍方的發展,在兩年內工業將全面趕超我們。我認為皇國應轉變外交態度,在和英國的同盟結束后尋求和華夏結成新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