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珣總結道:“不過既然現在和法國達成了貿易協議,為了不暴露我們秘密加入同盟國的消息,后天和德奧意的談判,他們提供的工業援助務必以正常的貿易價格交易,其中的價格不過是做個假賬的事情。”
“德國即將提供的克虜伯鋼和蔡司光學鏡頭也要秘密交割。”
“我們如今是在懸崖峭壁上前進,一旦中間出現問題,局勢必然會更加惡劣。”
徐錫麟聽到韋珣的命令,連忙答道:“是!”
見到徐錫麟離開,他走到一張世界局勢圖上看了起來。
剛才批評徐錫麟是因為他做事過于魯莽了,不過就算是真的和英法翻臉,那他也不擔心。就算英法日聯合起來封鎖海上貿易路線,韋珣也可以直接針對性的封鎖三國在華夏的市場。
以英法兩國資本為主導的政治核心,只要對抗性的封鎖幾個月,承受不了丟失華夏市場份額的資本家們必定會逼迫政府放棄封鎖。畢竟非戰時非交戰國你封鎖人家干啥?議會能給你過?過了不能駁回?
至于什么華夏會發展起來,華夏會威脅國家在遠東的利益,資本家會管這些?
無非就是互相傷害而已,韋珣絲毫不怕。并且華夏大部分設備已經可以自生產,就算封鎖了貿易業可以邀請德奧的技術人才到國內來指導生產,少部分還可以走私。
他現在所擔心的是十年后的巴爾干戰爭和一戰到底該如何站隊。
這一次韋珣傾向于同盟國很大原因是接下來會對南洋用兵,到時候外交上肯定需要支持。而南洋殖民地落入華夏手中,最著急的肯定是英國人。因為奧洲、馬六甲這兩個極為重要的地方都會受到華夏的威脅,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只有站在同盟國這個協約國陣營的對立面,這才可以安心的吃下這塊肉。
接下來的幾天里,華夏先是和法國正式簽訂貿易協定和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派遣外交官到南美諸國尋求外交,之后又頻頻和德奧意三國聯絡。
雖然華夏才初步建立,但是只看其領土面積和核心民族人口,就是一個準列強的身份;只要花上十年八年的時間發展,到時候成為等同于沙俄奧匈這樣的列強是必然的。
華夏派遣外交官到南美,除了希望在南美尋求購買硝石的渠道,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華夏得到國際的廣泛認可。
華夏將外交的重心放在了智利,和平貿易獲得硝石那更好。要是智利不愿意,韋珣不介意派兵過去一勞永逸。
畢竟他們二十年前的戰爭規模也就六萬人,還是兩邊的。即便是這些年智利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能有七萬兵力就是頂天了。
而且玻利維亞和秘魯都對二十年前的戰爭憤憤不平,如果華夏能拉攏他們,到時候搞個南美小聯盟一起瓜分硝石利益不是沒有可能。
經過幾天的談判,華夏總算是初步和同盟國達成了一些協議的細則。
三月18日,三國公使秘密到達了韋珣居住的元山。
“三位先生,請!”侍從室調來的石瑛在元山下和幾個侍從引著三國公使到了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