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不論如何,只要荷蘭人覺得哪個華人聚落富裕,可以收割這批韭菜了,很快就會慫恿土著制造摩擦,由摩擦引起沖突。
這樣的情況下可想他們內心蘊含了多少憤怒。
蘇門達蠟,巨港、占碑,楠榜已經被復興軍占領。土著的部落武裝往往嗷嗷怪叫發起沖鋒,結果被復興軍隨便找了幾個掩體用槍彈打得死傷慘重。
只占碑一戰,土著集結兩萬人發起反擊,最后死傷近半,逃躥進叢林。
現在土著的軍隊都是以零散武裝和復興軍玩著捉迷藏,而復興軍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占領荷屬東印度各島的城鎮地區,在實際意義上取代荷蘭人的殖民者地位。想要肅清當地的土著,這個是長期的政策,只能等到戰爭結束之后再行處理。
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的軍隊只有一萬三千多人,分散在各個大型島嶼的城鎮中。抵抗得最為激烈的是巴達維亞城,這里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控制中心,也是荷蘭人主要的聚集地。
巴達維亞有著三千駐軍,又緊急征召了近六千的青壯作為民兵。
復興軍自五月9日起就開始利用速射火炮對城區進行炮擊,巷戰打得異常慘烈。
荷蘭人依托街巷構筑工事,街道周邊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伸出槍口,冷槍的威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發揮得淋漓盡致。
如果是土著,復興軍直接炮擊就可以了,可為了維護華夏的國際形象,不能明著針對平民。
一場巴達維亞攻防戰打了一個星期,在復興軍兩個師的猛烈進攻下,巴達維亞總督府的荷蘭人總算打出白旗投降。
不過投降的僅僅是巴達維亞,像巨港、萬隆、三寶壟、蘇蠟巴亞、望加錫這樣的大型城市依舊在頑強抵抗。只是這樣的抵抗在蔡鍔看來是為了維護所謂的白人尊嚴和西方文明。
雖然復興軍只是派遣了兩個軍的兵力,實際上這次蔡鍔的可用兵力達到了二十一萬人,如果戰局需要,還可以征募十萬人。
這些華僑主要分布在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幾個大島上,現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華僑武裝如星火燎原,由復興軍之前暗中安排的軍官和老兵擔任骨干,向當地的城鎮發起包圍或者進攻。
除了一些中型城鎮和大型城市,兵力薄弱的荷蘭人哪怕將土著的軍隊收入麾下也難以抵擋。
在初期吃了幾次虧明白這些華僑武裝的戰斗力比他們還要強上一籌的荷蘭人開始在各地匯聚,而復興軍組織的華僑武裝則圍追堵截。
雙方在密林在丘陵在平原不斷的殺戮對方,短短半個月時間華僑武裝傷亡近萬,土著死亡六萬七千,荷蘭人傷亡六千。
早已殺紅了眼感受到報仇雪恨的酣暢淋漓的華僑武裝戰意高昂,將各地的城鎮占據,拘押了大量荷蘭裔的僑民。
對于這些僑民,復興軍不得不派兵建立保護區域,防止被殺紅眼的華僑武裝錯手殺傷。
不過復興軍可不是圣母心,而是為了在之后同荷蘭人談判的過程中獲得籌碼,反正吃的喝的都是荷蘭人的殖民地政F中就能得到。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兩個月之后,荷屬東印度全境徹底宣告被復興軍占領,荷蘭的殖民地軍隊被清掃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