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只是覺得英國人太傲慢了,完全不把我們放在眼里。”耿毅有些憤憤不平。
“傲慢是會付出代價的。”韋珣背著手走在前面,一邊走一邊說:“英國人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閾值,接下來就會走下坡路。”
“只要我們努力發展,總有一天我們會超越他們!取代他們!”
韋珣的話讓眾人心神一振,超越英國甚至取代英國,那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對此次到英國訪問的結果,韋珣早有預料,此行更多是到了歐洲先拜拜碼頭,迷惑英國人。
在英國,華夏只獲得了部分產品訂單,連續三年共計官派留學生的名額。
艦隊從英國港口出發到了諾曼底,韋珣一行人到了法國。
比起英國人看似禮遇實則不怎么正眼瞧的態度,法國人無疑要真誠了許多。
商貿上的談判雙方各取所需,在之前的合作基礎上雙方加大的對對方產品的購買數量。
韋珣和法國的執政**首也洽談了一番對于遠東局勢、世界局勢和兩大陣營的對抗,華夏態度鮮明的表示沒有興趣加入任何陣營。
對于法國人來說,這就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了。至于遏制華夏的發展,擔心東南亞殖民地的安全,那都是小問題,英國比他們更著急和更上心。
只要華夏不加入同盟國,那法國的壓力就會少很多。世界第五強國,可動用人力最多的人口大國,其中的戰爭潛力可想而知有多么巨大。
如果他們知道華夏在建國后就秘密加入了同盟國,不知道能不能笑得起來。
訪問法國得到不錯的結果,代表團駐留部分外交人員完善后續工作,然后各個小國的代表團也開始前往目的地。
韋珣則和剩下的人在艦隊的護航下前往德國。
德國是這次訪問歐洲最重要的一站,商貿往來這些早已在之前的幾年洽談好了。
這一次到德國,主要的目的就是和三國謀劃一下開戰后的諸多事宜。
韋珣則希望說服德國和奧匈以防守為主,將戰爭的時間拖得越久越好。除了這個,讓同盟加大對于物資、彈藥、糧食、原礦的儲備也是重中之重。
同盟國在華夏加入之后實力大增,但怎么看都像是兩個王者帶上兩個菜雞,一個菜雞對線沒有任何戰績,另外一個還可能在劣勢的時候跳反。
韋珣對于即將發生的一戰很是憂心,哪怕既定戰略是以華夏和德國為主力,夾擊沙俄逼迫其解體退出戰爭,然后轉攻印度殖民地和緬甸殖民地,逼迫英國人退出戰爭。
可還有一個戰爭潛力世界前三的強國——白頭鷹沒有下場呢,到時候白頭鷹會跟同盟國一起收拾殘局瓜分利益還是加入協約國力挽狂瀾,這個誰都說不準。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因為是在外面碼的,英國首相的名字和女王/國王的名字沒有查,今天中午改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