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華夏的軍事理論完善,軍事教育的普及,華夏涌現出大批軍事理論人才。”
說到這里,韋珣頗為自豪,顯然對于自己創建的軍事教育體系十分滿意。
“我從你身上絲毫沒有見到華夏人特有的謙遜。”威廉二世微笑的看著韋珣年輕的面龐,感慨的說道:“柏林軍事學院的院長對于你可是高度贊譽,已經成為成就最為杰出的肄業生了。你的新式陸軍理論也被柏林軍事學院納入教學課程。真羨慕你如此年輕就有如此成就。”
“威廉陛下對于德國的發展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德國經濟發展已經離歐洲第一不遠了,工業產量超過英法總和也只是時間問題。”
“公海艦隊也實力大增,將德國從陸權國家邁向海權國家。”
在兩人的商業互吹之中,一行人到達了總參謀部。
在極為隱秘的會議室中,韋珣、蔣百里、李鼎新、李燮和作為華夏代表,威廉二世、施里芬、提爾比茨、毛奇作為德國代表。
毛奇作為總參謀長開始講解施里芬計劃,韋珣等人認真的聽著。
“施里芬計劃”的基本戰略思想,以三個字來概括,就是打“時間差”,集中優勢兵力先行擊敗一個國家。
利用德國兵力動員迅速的優勢,先行擊敗法國,而后回頭集中力量對抗俄羅斯。施里芬判斷,俄羅斯落后的軍事動員體制使得俄國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對德國的軍事集結。
而在這段時間內,擁有毛奇時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鐵路網與高明的智慧,德國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軍事集結調動并打敗法國。
不過聽到這個計劃的詳細情況之后,韋珣對李燮和點頭示意。
李燮和站出來對幾人敬禮之后才結果指揮桿在沙盤上講解道:“相信德國已經對于華夏在近幾年的戰爭中使用的新式戰術,對于防御一方的巨大優勢。”
眾人都點頭表示極為了解。
李燮和繼續說道:“以德國的工業和海軍實力,在短期內兩線作戰沒有問題,但是一旦計劃出現波折,補給的短缺即便是德國世界第一的陸軍也會被擊敗。”
“尤其是英國人完全有能力封鎖德國沿海,使德國無法從海路獲得工業材料。”
“根據我國皇帝陛下提出的作戰計劃,一旦和協約國發生戰爭,德國、奧匈帝國、意呆利三位盟友應該利用地形和塹壕,組成大縱深塹壕防線,一步步消耗英國、法國、沙俄的有生力量。”
“以華夏多次的戰斗經驗,假如我們實行防御作戰計劃,在人員傷亡對比方面,最少能達到五比一,在彈藥和物資消耗方面能減少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