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個工業區在滿負荷運轉下,足以滿足華夏民用需求。而工業區作為重點發展的軍工企業更是已經開始投產,只六個工業區就足以滿足華夏二百萬陸軍的作戰。
而在復興黨的第三個五年計劃中,綏遠工業區、攀枝花工業區、外蒙工業區、蘇拉維西工業區也已經制定了建設計劃。
鐵路主干線也基本貫通,除了滇省和晉省以及西北地區的鐵路沒有貫通,幾條主干線已經鏈接成鐵路網。
聯絡瀚海和東北的東北鐵路干線,聯系燕京和東北的京沈干線,溝通華夏南北的京廣干線,溝通東南和華中的鐵路網,溝通兩廣地區的兩廣鐵路網都已經通車運營。
如果說五年前華夏還是一個傳統農業國家,現在的華夏已經是正兒八經的的半工業化國家。
在足夠的工業基礎支持下,韋珣回到國內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大擴軍。”
華夏在去年奪取南洋地區之后,一口氣將南洋華僑武裝編出十個師,之后又從滇省和兩廣一帶的預備役抽調精銳組建了八個師。
根據目前的國防戰略需求,華夏總參謀部計劃擴編陸軍到三十五個軍!其中騎兵軍五個,汽車機動軍兩個,重炮師五個,陸軍軍二十八個,總兵力將從之前的六十五萬變成一百三十萬人。
常備陸軍一百三十萬,列強也不過如此!
而只要華夏有需要,在三個月內,兵力可以翻倍到二百六十萬,在半年內總兵力可以達到四百萬。
考慮到南洋的特殊地形不適合大兵團重裝師作戰,南洋的三個軍的陸軍全部都是輕裝步兵師。
在需要大規模火力支援的時候,將抽調海軍艦隊。
這些常備陸軍主要防御的敵人有日本、沙俄以及英法殖民地。
東北和朝鮮半島的丹東、海參崴和吉林是重兵防御地帶,庫頁省也駐軍兩個師。
共計兵力六個軍及一個重炮師,組成華夏的東北戰區。
瀚海防線,布里亞特地區雖然只有六個師。但是華夏在赤塔地區和北興安省卻計劃屯兵五個軍的步兵、兩個重炮師和兩個軍的汽車機動步兵,以及五個軍的騎兵。
這些部隊組成的北方軍區是華夏第一軍區,也是未來進攻沙俄的主力部隊。
而山東半島和燕京、晉省、外蒙地區作為燕京軍區也不過擁有一個重炮師和兩個軍的步兵。
東南方面的浙蘇徽三省計劃駐防三個軍和一個重炮師,組成東南軍區。
臺島作為韋珣的起家之地,也是作為扼制西太平洋的要道,和琉球閩省組成臺島軍區,駐軍兩個軍。
南洋在以后的一戰中可能會成為日本和英法殖民部隊(澳洲和印度)的主要進攻目標,在蔡鍔麾下的兩個軍撤出南洋后,合并編為南洋軍區,轄三個輕裝步兵軍。
而在華夏西北和西南地形復雜的地方,也有不小的兵力,若不是怕英國人反應過激,華夏可能增派更多的兵力。
西北軍區兩個軍,藏省軍區一個軍,滇省、貴省和兩廣擁兵一個重炮師和三個步兵軍組成的西南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