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莘。”韋珣喝完杯中的茶水對門外喊道。
趙莘快步走進來敬禮等待指示:“陛下!”
“備車,回元山。”
韋珣說完開始整理書桌上面的文件,按照級別和部門放在桌子上。警衛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不得到韋珣的書桌周圍五米內,這個命令是韋珣辦公司的第一條。
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警衛被政治斗爭滲透,出現各種后果嚴重的事情。
一般韋珣審閱完畢的文件,會通知下面的民政部和總參謀部安排的人員,在皇室衛隊的監督下將文件運送到總參謀部和民政部。
而皇室衛隊,都是皇室收養的孤兒,忠誠度絕對可靠。
從燕京到元山,車程近四十分鐘,并且因為返程的路線隨時會變化,所以花費的時間一般都在一小時左右,所以韋珣在車上閉目養神。
隨著時間來到1906年,他的工作時間越來越多,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悠閑勁,更沒有之前可以隔三岔五的帶著陳秋怡到處觀賞風景的閑暇時間。
因為很快各種國際大事件就會在1907年之后接踵而至,不論是同盟國操控南美擴大勢力范圍還是在1908年奧匈會吞并波黑,都是兩大陣營對抗加劇的征兆。
華夏國內也不平靜,不論是臺島新竹在1904年發生的六級多地震致使民眾損失慘重還是1906年雨季發生洪水,都是對復興黨和復興軍的能力的極大考驗。
尤其是自從五月起,長江中下游陰雨連綿,湘省各地堤岸有潰決征兆。
為了避免堤岸崩潰后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從五月開始復興軍就調集了湘省鄂省各地的武裝部門開始抗洪,復興黨也組織民眾撤離可能受到波及的災區。
可即便是這樣,依舊有近萬人受傷,40多萬人受洪災影響。
哪怕是韋珣在閉目養神,依舊對于抗洪抗旱的事情放不下心。
現在想要進行大規模的河道疏浚和堤岸加固,人力方面可以發動群眾,只是耗費的金錢卻讓復興黨沒有辦法。
因為財政主要的支出都是用在了軍事、軍工、商貿、交通、教育上面,想要獲得最少十億的河道疏浚和堤岸加固資金,只能籌款以及發布國債。
華夏三大河流中的長江和黃河因為常年沒有疏浚,爆發洪災的可能性極大。如果不趁著這幾年國家有精力可以治理這些,下一次有精力恐怕要等到一戰結束。
想到這里,韋珣從車后座拿出文件包開始緩緩書寫關于如何治理長江黃河的計劃。
只是他寫的不是具體的計劃,而是在構想如何籌備錢款物資。誰叫他對于這方面不是很了解呢,不過現在他的身份是皇帝,這樣的事情他只需要提出要求然后拿出大致方案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