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們走長江航道運輸貨物的走鐵路或者長江都增加了成本,而其他地方的商人卻沒有這個額外的支出。
可等他們鬧了幾天卻發現事情不對頭,因為復興黨對于他們鬧騰得正歡的人不管不問,反而是對之前湘省受到洪災捐輸錢糧的人大力嘉獎,減少納稅。
而湘省和長江兩岸利益相關的百姓富戶也開始從報紙上得知哪些商號的產品正在鬧事,正在阻止政F疏浚長江。
這個他們哪里能接受?疏浚長江可是一件大好事,不僅可以遏制洪災,附帶的灌溉工程可以增長農作物產量,遇到旱災更是救命的好法子。
你們這群商人不顧我們的死活,那我們就不購買你們的產品,抵制你們的貨物出現在國營百貨商店。
要知道國營百貨商店雖然是國有企業,但依舊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各省之間激烈競爭的企業。面對國民用戶的時候,依舊會聽取用戶的意見的。只要某個地區出現民眾集體抵制的情況,那么他們為了穩定地方市場,將會阻止被抵制的貨物進入,從其他地方批發同類產品進入當地市場。
這下子可讓這些抵制的商人慌了神,他們都不是獨家產品,平日里都競爭激烈,現在因為稅卡就鬧騰,最后不僅被他們當地的復興黨記恨上(上面要求的政績沒有得到滿足,轄下商戶鬧事,影響了仕途),還損失了大片的市場份額。
面對這一情況,不少商賈都開始購買國債,老老實實的交稅過卡,剩下的小部分“心智堅定”的也沒有堅持多久,一紙“排查輕工業工廠生產安全隱患”的命令出現了。
這紙命令雖然明面上打的是為工人生產安全,實際上卻是被地方政府記恨上之后進行的整治。
不過做得也不是太明顯,對于工作安全隱患極大且工人受傷之后沒有妥善安置撫恤的,一律停牌停產,沒有了生產權限之后的他們只能出售工廠,地方政F重新招標尋找新的商賈接替產業,算是給這一次鬧騰的抗稅風波劃上了句號。
在湘省受災之后,全國大部分省份都表現極佳,由地方領導牽頭,商會的商賈捐輸,支援了大量的糧食物資。
捐輸最多的是遼省,因為這里聚居了五十多萬的湘省移民。
這支移民多的遷移了四年,少的遷移了兩年。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的小康富足,他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可一聽到家鄉或者聽到臨近縣市遭受洪災,自發的背著糧食帶著十塊八塊到村里捐錢捐糧。
華夏可是一個人情社會,他們這些人雖然因為生計移民到東北過上好日子,但是每到年關過著清末,總是要派人回到老家祭拜祖宗聯絡族人的。
即便不能回鄉,也會給親近的族人發一封電報要他們幫忙照看一下祖宗墳塋。
湘省受災,五十多萬湘省移民捐錢六百萬元,糧食十萬石。
在聽到國家要疏浚長江,只是因為國家手中無錢,需要發布專項國債之后,他們再次慷慨解囊,在一個月時間購買了八百萬的國債。
這是華夏第一次售賣的國債。在各地政F出面張貼告示詳細解釋了原緣由之后,不少人一算之下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國債的購買最低十元,每年利息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七。三年期國債年利率百分之四,五年期國債年利率百分之五,十年期國債百分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