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謝你帶著二十軍在牙山和燕岐之間的通道設伏,我帶著一個師假作兩個師的兵力,到時候如果日軍強行突破新昌,我們必然無法阻攔。”
“哈哈!”謝汝冀聞言笑道:“這樣日軍可就沒法跑了,包圍三個師團,可是不小的戰功,就這么辦。”
“不過第八軍何軍長那邊還是要通知一下的,萬一日軍真的從新昌突破,到時候還得讓第八軍協助攔截敵人。”
兩人商定作戰計劃之后就開始著手準備,而在新昌西面,日軍也開始忙碌著準備渡河,看樣子是真的打算度過浮橋。
牙山戰場雙方相互較量著指揮官的智慧和謀略,鴨綠江畔則是每天炮火隆隆,尤其是日軍在義州的師團只有七個師團之后,復興軍的攻勢更加猛烈。
原來是五月26日吳祿貞下令調遣新編的第二十一軍朱培德部從遼源出發,走白山穿過山嶺襲擊中江郡。
不過這一路軍隊的威脅并不大,漫長的補給線和復雜的地形想要打到香山郡最少也要一個月,只要不打道香山郡,對于日軍的威脅不大。
不過乃木希典也沒有坐視第二十一軍縱橫朝鮮北部山區,從鴨綠江防線抽調一個師團的兵力星夜兼程,打算在龍林郡西北方向十公里設置阻敵陣地。
其目的就是防止第二十一軍南下進攻香山郡或者咸興,尤其是咸興,僅有一個師團駐守,從海參崴方向進攻的兩個師團已經攻陷了端川,正和咸興的日軍對峙。
漢城絕對不能失陷,這幾乎是朝鮮日軍指揮部的一致意見,如果仁川失陷,日軍的戰略活動空間就會被壓縮在朝鮮北部。
尤其是漢城,作為朝鮮國的首都,作為日本控制朝鮮半島的中心一旦漢城陷落,原本日本在朝鮮半島已經穩固的殖民統治就會出現動搖。
哪怕最后日軍戰勝華夏,以復興軍喜歡給朝鮮熱血青年發放武器的習慣,后患無窮。
上一次戰爭中,日軍面對沙俄的求援,并沒有出多少力,這一次因為朝鮮危局,日本也著急忙慌的希望沙俄可以在瀚海、伊犁、圖瓦地區發起對復興軍的進攻。
不過沙俄一直以物資和兵員沒有準備好,拖延著時間。
沙俄的心思日本人哪能不清楚,無非是希望朝鮮半島的日軍再吸引華夏的部分主力部隊。
雖然明面上兩家都是協約國的成員,但實際上法國和沙俄關系極好,近年來因為同盟國的原因,英國也在和沙俄緩和關系,但沙俄心里真的看得起日本?
以鄰為壑的事情可不只是華夏才有,沙俄雖然在伊爾庫茨克、伊犁河谷、圖瓦盆地聚集了不少兵力,但只要沙俄主動發起進攻,華夏肯定要調集部隊和沙俄大戰一場。
現在按兵不動,除了真要囤積彈藥和運輸兵員之外,何嘗不是希望日本在朝鮮半島吸引更多的華夏陸軍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