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眼下日軍在朝鮮半島因為制海權的喪失,南朝鮮的富庶地帶已經被占據,北朝鮮的主力大軍也有覆滅的風險。
迫于法國人和英國人的壓力,沙俄已經打算在伊犁河谷、圖瓦盆地向復興軍發起反擊。
而在鴨綠江畔的丹東,吳祿貞面對日軍依舊還有八個師團的主力絲毫不著急,只要南部的戰事順利,日軍十九個師團到時候就是盤中餐。
為了緩解日軍在朝鮮的危局,日本本土計劃從北海道向庫頁省發起登陸作戰,從庫頁島方面新開一條戰線,牽制華夏東北戰區的力量。
因為庫頁省和北海道極近,不論是漁船還是帆船都可以作為運力。華夏海軍為了壓制佐世保軍港的聯合艦隊,不可能再分兵過來阻止日軍的登陸。理論上日軍從北海道進攻庫頁島可以獲得一定優勢,庫頁島沒有兵工廠,復興軍獲得的補給最近的地點是在三江平原。
日軍這一次動用了六個師團,顯然是打算一口氣吃下庫頁省的兩個師并且占據庫頁省。
秘密組織登陸作戰的日軍因為地處本土,復興根本沒有發覺。
在六月2日,日軍在稚內向庫頁省南部的阿尼瓦發起登陸作戰。
在庫頁島南部復興軍僅有一個師駐守,另一個師駐地在庫頁島中部的波羅奈斯克。
日軍先是在阿尼瓦試探登陸,被復興軍擊退之后,又在東部的長濱、薩爾薩科夫同時發起登陸,復興軍勢單力孤,只能退守薩哈拉林斯克城,依托這座庫頁島南部的重鎮防御。
在收到日軍六個師團的兵力攻入庫頁島南部之后,華夏外交部立即照會日本駐華領事,表示兩國交戰不應該波及平民,雖然華夏、日本均未加入凡爾賽條約,但不傷及平民是雙方都應該遵守的法則;如果日本敢于傷害華夏在庫頁島的民眾,那么華夏將會增兵朝鮮半島。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日本對庫頁省的華夏民眾采取過激行動,那么朝鮮半島的日本僑民也會被復興軍以血還血。
日軍骨子里是暴虐的、是殘暴的,可華夏如果再次增兵朝鮮半島,到時候朝鮮半島三十多萬的日軍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局勢會更加惡化,在朝鮮的僑民的安危也會受到威脅。
所以日軍的六個師團在登入庫頁島南部之后,“規矩”而“文明”,即便是強征補給也是按照市場價付錢。
在庫頁省,華夏只有一條從南到北的鐵路,薩哈林斯克城作為南庫頁島的重要站點,早就被復興軍作為要塞來經營,目的就是為了防備被日軍突襲之后守住這里。
在薩哈林斯克城,不僅周邊密布各種碉堡,城中的建筑全部都是混凝土建筑,極為堅固。
目前駐守的部隊是第二軍的第三師,在防御日軍登陸的時候損失接近一個團。要不是日軍多點登陸之后感覺情況不妙,師長華許果斷撤回薩哈林斯克,絕對會被日軍窮追猛打。
現在只有六個團的兵力(復興軍一個團1200人島一千三百人),另外三個團分別駐扎在北部幾個重要的地點,想要防守日軍的進攻,必須征募當地的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