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士兵在毫無遮掩的新昌平原上進行了四十多分鐘的白刃戰,一番鏖戰下來,日軍逐漸體力不支露出潰勢,復興軍也氣喘吁吁。
而就在這個時候,阻敵陣線已經布防完畢,已經沖殺進日軍之中的復興軍在撤退軍號的召喚下撤退。
原本以為成功擊退復興軍的日軍還來不及高興,在追殺一番之后,他們發現一挺挺機槍被布置在復興軍的臨時陣地上。
要不是追擊的聯隊長和大隊長利用望遠鏡觀察到這一情況(夜戰雙方使用的照明彈),繼續追擊恐怕他們要吃大虧。
“老謝,一師喝三師撤下來了。三師陣亡兩千八百多,一師也有兩千;日軍的傷亡目前無法探查到,需要等到天明或者戰斗結束才能確認。”楊蓁念著手中的兩份報告,然后眉頭一皺。
謝汝冀聽到傷亡報告之后也是心疼不已,不過白刃戰是最能磨礪士兵血勇之氣的戰斗方式。之所以會那么大,完全是遇到了日本這個對手。
“命令火炮開炮吧,之前一直藏著掖著,現在趁著敵人火炮沒有構筑陣地,盡快將其擊潰。”
說完這個命令之后,謝汝冀一邊看著手表,一邊在地圖上標注著第十六軍和第十八軍援兵目前的位置。
炮兵陣地是之前就構筑好的,比起日軍為了盡快突圍不同,復興軍根據可能的交戰地點預設了炮兵陣地,可以更快的布置。
之所以一直沒有開炮,主要就是因為需要移動到最近的地點。等到炮兵陣地布置完畢,敵我交錯的夜間為了避免誤傷友軍,也不能開炮。
現在兩個負責拖延敵人的師已經成功的撤下來,自然要依靠火力優勢進行阻敵。
“預備!”
“放!”
日軍目前偎集在方圓不到兩公里的地帶,又是毫無依托的平原,速射火炮發出的咆哮讓日軍倉惶逃躥,軍隊的組織度迅速在炮擊中瓦解。
而第十八軍參謀長龍云帶領的部隊緊趕慢趕,依舊沒有找到渡河的橋梁。原本的兩座橋梁早已被日軍炸毀,唯有之前渡河的牙山西北方向有一座浮橋,不過這座浮橋不僅在冒著大火,更是有日軍一個大隊的把守。
強行渡河的傷亡必然巨大,所以龍云命令部隊向牙山北部移動,從復興軍控制的橋梁渡河。
日軍在炮火的轟擊下盡顯狼狽,三個師團長面對北面、東面和西面的復興軍包圍,除了向南部的山區撤離毫無辦法。
即便是山區,復興軍也有三個團的兵力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