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是否和華夏海軍交戰已經不是日本可以左右的了,一直獲得英美工業、外貿、礦產以及經濟扶持的日本早已經無法擺脫他們的意志。
現在日本的所謂明治維新和新華夏的發展完全是不一樣的,明治維新只是從西方世界引進了機械,引進了新式陸軍和海軍,在軍事力量上日本完成了工業**。
然而明治維新并未對日本的財政帶來太大的增益,日本當前的主要的輕工產業——紡織品在沒有華夏這個市場之后,可以銷售的渠道并不多;生絲貿易上又和華夏激烈競爭。
可以說日本的財政完全沒有辦法武裝起百萬人數的陸軍以及維持龐大的海軍,完全是英美出于為了遏制華夏的發展而大力輸血才有如今的軍事堪稱強盛而民生、經濟畸形的日本。
大量的舊式藩國大名們搖身一變成為財閥,將工業化過程中的利益瓜分得一干二凈,民眾一方面被通過高價的食物掠奪走手中的最后一個銅子,工業化的好處卻一分都沒有得到。
而這個情況從甲午戰爭開始之前就已經維持了很久,到現在最少維持了三十年。
如果不是日本民眾的觀念溫順,不像某些國家的民眾那樣樂于游行示威甚至發動**,日本的畸形狀態恐怕早就官逼民反了。
可即便面對萬世一系的天皇的名頭以及強國夢的支持,依舊隔上幾個月就發生“米騷動”。
如果英法美三國想要整治日本,只需要不讓菲律賓殖民地、緬甸殖民地、東南亞殖民地的糧食和澳大利亞殖民地的畜牧產品流入日本,那日本不出半年必然會出現極大的內亂。
所以日本無法違逆英美的意志,即便和華夏海軍進行海上決戰的最終結果會是和華夏兩敗俱傷,辛苦搜刮民眾口袋以及全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甚至女選用身體為日本崛起賺取金錢而辛苦積攢的強大海軍就會因此而損失慘重,依舊沒有辦法違逆。
只要敢說一個不字,政局的瓦解以及強國夢的崩潰這個代價更大。英美完全可以扶持一個新的日本政黨出來作為他們的代理人。
這還是處于外交和政治層面的影響,如果算上日本內部的海陸派系爭奪,那日本更要發起海上決戰。
首先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組建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的經費,原本就激烈的海陸軍兩大派系更是如火如荼。
這一次日本陸軍在朝鮮戰場失利,雖然在庫南包圍了華夏的一個師挽回了顏面,但四個師團成建制的覆滅以及朝鮮戰場十四個師團正在孤軍作戰,極有可能被復興軍蠶食。
一旦這十四個最為精銳的師團損失,日本陸軍以后肯定會被海軍穩穩的壓著,即便日本海軍部不想交戰,日本陸軍也要催促他們甚至發起小規模“事變”“促成”決戰。
其次就是日本民間的輿論了,海軍在佐世保軍港被華夏海軍逼得不敢出擊,陸軍有大股部隊即將覆滅,你海軍之前說實力差距太大無法取勝可以理解。
現在主力艦隊比華夏海軍還多出一艘戰列艦和一艘無畏艦,你還不敢打?你們是懦夫嗎?
最后就是海軍本身的聲音了,海軍內部也分成兩派,保守派認為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就這樣為協約國陣營和英美冒險和華夏海軍決戰,收益和風險太大。